2.如何发现工程变更签证单里的“水分”
人工凿除混凝土4m*2.8m*0.m怎样办签证书
这项工作似乎涉及地面混凝土的凿除。具体来说,凿除的混凝土厚度为厘米,面积为4米乘以2.8米,总计.2平方米。这样的尺寸和厚度,通常用于地面处理或基础改造等工程中。在进行凿除作业时,建议明确记录凿除的原因,以便后续的结算和预算。在工程完成后,预算员将根据你提供的签证单上的量进行价格计算。
对于凿除工作,确保安全是首要原则。作业前需要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比如佩戴安全帽、防护眼镜和手套等。此外,还需注意施工现场的排水和临时围挡,防止意外发生。凿除过程中,可能需要使用专业的工具和设备,如冲击钻、凿子等,确保操作正确、高效。
在完成凿除工作后,建议对凿除区域进行清理,确保没有残留的混凝土碎片或灰尘。如果需要,可以使用水枪或吸尘器进行清理。同时,检查凿除区域是否有裂缝或不平整的地方,必要时进行修补,以确保地面的平整度和美观性。
在结算时,确保签证单上的信息准确无误,包括凿除的具体尺寸、使用的材料和人工费用等。这样有助于确保工程费用的公正性和透明度。如果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解释,可以咨询相关专业人士或查阅相关的工程标准和规范。
此外,建议在工程开始前与客户或项目负责人沟通凿除的具体要求和预期效果,确保双方对项目有共同的理解。在凿除作业完成后,可以邀请客户或相关人员进行验收,确保工程满足预期的质量标准。
在进行凿除混凝土工作时,遵循上述建议,可以确保作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也有助于顺利结算工程费用。
如何发现工程变更签证单里的“水分”
引 言
工程变更签证在项目开发中是不可避免的,其数量和金额与公司的管理水平密切相关,通常占施工类合同额的3%左右。变更签证涉及的范围广泛且复杂,因此很容易出现错误和漏洞,这是承发包双方经常发生争议的地方。
本文将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分享如何识别工程变更签证中的“水分”。
如何甄别变更签证中的“水分”
变更签证中的“水分”常见形式多样,本文将结合实际总结,分享几种常见形式。
1. 资料虚假
1.1 打擦边球
这类情况利用常规思维作假,谋求经济利益。如某项目结算时收到一份关于地下室集水坑、排水沟抹灰的补充变更签证资料,工程部按照常规思维进行确认后,成本部发现地下室集水坑、排水沟并未进行抹灰施工,退回了这份补充资料,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
1.2 直接造假
直接造假是常见且恶劣的情况,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容易实现。例如,某总包结算时,发现一份关于地上一层框支柱钢筋代换事宜的变更确认签字人为刘某某,与项目其他资料中签字不符,经核实,发现刘某某假冒孙某签字,成本部门将此份变更退回了施工单位,避免了损失。
2. 内容不符合实际情况
此类变更签证多见于隐蔽工程等无法复核的内容,施工单位将未施工内容计入变更签证或工程内容、工程量与实际情况不一致,以谋取更多收益。
3. 重复计取
重复计取工作内容是变更签证虚增产值常见的情况,通常由于合同界面不清晰、定额解释模糊、清单约定不明等原因造成。
如何规避变更签证中的“水分”
规避变更签证中的“水分”需要多途径进行甄别并避免。以下提供几种有效策略。
1. 月清月结
实行月清月结制度,能调动施工单位的积极性,倒逼甲方进行月清。一方面每月要求施工单位提交月清函,明确当月发生的变更签证,逾期提报视为让利;另一方面,合同中约定过程中发生的变更签证,只要实施完成且完成结算即可随当月进度款支付。
2. 严禁后补变更签证
明确制度禁止未批先建,防止大量后补变更签证单的产生,这可能导致很多工作内容难以回忆,特别是隐蔽工程,人员变动频繁更难以还原真实情况。
3. 审核变更签证真伪
收到变更签证资料时,应认真审核,包括资料是否为原件、签名是否完备、内容是否与现场相符等。同时,建议合同中明确处罚性条款,对虚报变更签证的施工单位予以惩戒。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系统性地减少变更签证中的水分,降低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