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北京俊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官网!
全国咨询热线:13552373845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百科资讯

土渠改造_土渠改造最新进展

时间:2024-10-24 14:30:57 作者:土渠改造_土渠改造最新进展 点击:

1.对老池塘怎样进行改造和清整?
2.引洪漫地工程
3.好风水如何改造
4.浅谈水利工程灌区节水技术的改造?
5.家乡沟渠的抒情散文
6.农田水利改造包括些什么

对老池塘怎样进行改造和清整?

       其主要工作及措施如下:

       1、清除池底淤泥 一般池塘经一年或多年的养鱼,池底就沉积了几十厘米的淤泥,这些淤泥含有大量的残饵及鱼的粪便等(简称腐殖质)。天热水温升高时,腐殖质便消耗大量氧气,导致水质变坏,影响鱼类正常摄食生长。因此,在冬季商品鱼起捕上市后,必须用人力或机械将池底淤泥清除掉。

       2、整修堤埂和池坡 同样经数年养鱼后,池坡及堤埂均有不同程度的倒塌,需修整。在清除池底淤泥时,可将淤泥放在堤埂及堤埂斜坡上,待稍干时,修补池边,堵塞漏洞,加固池埂,将土块整碎拍打紧实。开春后种上青绿饲料。

       3、扩大面积,加深深度 有些老池塘形状不规则,可将池周土丘、空坪加以开挖整理,使池形尽量呈长方形,扩大饲养面积;有的两个小池塘连在一起,可将中间破损、倒塌池埂去掉来增加水面(即合二为一)。在清淤、整堤的同时,池底变深,池埂加高,因而也增加了池塘的深度。

       4、整修进、排水系统 对进、排水渠道进行清杂、去淤和整修;维修好大小闸门;检修抽水机等机械,使进、排水系统畅通无障碍,为翌年正常生产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最后,将清整好的池塘,最好再用药物清塘一次。注入新水时,应用密网过滤,防止野杂鱼及敌害进入池内。待药效消失后,方可放入饲养鱼种。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西藏农牧业科技发展史》

引洪漫地工程

       一、标准条款

       1 基本规定

       1.1 引坡洪漫地

       1.1.1 漫地条件

       当坡地的中下部是水平梯田,其上部与中部是荒坡、坡耕地或林草地,暴雨中大量地表径流形成坡洪,可引入水平梯田进行漫灌。

       1.1.2 措施组成与技术要求

       1.1.2.1 梯田区上部的截水沟,可拦截上部坡洪,防止冲坏梯田。

       1.1.2.2 与截水沟相连的排水沟,将坡洪从梯田两端逐台下排时,可用锄、锨就近取土,在排水沟中作成临时小土垱,有控制地将坡洪全部或一部分逐台引入梯田漫灌。

       1.1.3 技术要求

       截水沟与排水沟的规划、设计、施工技术参照2.2与2.3执行。

       1.2 引路洪漫地

       1.2.1 漫地条件

       暴雨期间从坡地和农田中排出的大量地表径流,汇集于道路网形成路洪。可引入漫洪道路两旁低于路面的水平梯田或其他平整农田。

       1.2.2 措施组成与技术要求

       1.2.2.1 一般不需专修建筑物,只需在暴雨期间用锨、锄等小型农具,就近取土,在路边做临时小土垱将路洪引入地中。

       1.2.2.2 对每一处漫地面积与路洪的水量、引用量等,应进行必要的调查、分析和计算。

       1.3 引沟洪漫地

       1.3.1 漫地条件

       在沟道的中下游两岸有位置较低的成片沟台地,或在沟口以外附近有成片的川台地或涧滩地,当沟中洪水含沙量较高而且可以控制引用的(一般是集水面积1km2以下),来洪量又较小,可引沟洪漫地。

       1.3.2 工程结构

       1.3.2.1 拦洪、引洪工程。在沟中修5~m高的拦洪土坝,抬高洪水水位。坝的一端或两端修建排量较大的溢洪道,下接引洪输水渠系,暴雨期间能将沟中洪水大部引入农地漫灌。

       1.3.2.2 渠系工程设干渠、支渠两级。引洪干渠上接溢洪道,下设支渠,将洪水引入农地。

       1.3.2.3 田间工程。作为漫灌区的沟台地与川台地,均应事先进行平整,将缓坡地修成宽面低坎的水平梯田,田边有蓄水埂,并做好进水口与出水口。

       1.3.3 技术要求

       1.3.3.1 沟中拦洪土坝及其溢洪道的规划,设计与施工技术参照GB/T.3第三篇规定执行。

       1.3.3.2 渠系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技术可参照本标准2、3和4各章中“引河洪漫地”的要求执行。

       1.4 引河洪漫地

       1.4.1 漫地条件

       暴雨期间有高含沙量洪水的中小河流,两岸有大片平整农地或荒滩地,位置较低,经工程控制,可引河洪漫灌农地,提高产量,可淤漫荒滩,改造为农田。

       1.4.2 工程布局

       1.4.2.1 引洪渠首工程。分有坝引洪与无坝引洪两类,根据不同的地形条件,分别采取不同的工程结构。

       1.4.2.2 引洪渠系工程。一般由干渠、支渠和斗渠组成,干渠上接渠首,下设若干支渠,支渠下设若干斗渠,由斗渠将河洪引入农田。

       1.4.2.3 田间工程。以渠系为骨架,将漫灌区分为若干小区,每一小区再分若干地块。每一地块应做好蓄水埂与进出水口。

       1.4.3 技术要求

       1.4.3.1 引洪渠首工程、渠系工程、田间工程都可按各地小型水利工程手册进行规划、设计,编制技术文件和图纸,并严格按文件、图纸要求施工。

       1.4.3.2 河洪漫地范围内应进行地形测量,以比例尺1∶~1∶的地形图,作为规划、设计的依据。对渠系比降,在设计、施工中还需另作专项测量,并根据地形和土壤不冲不淤流速确定。

       1.4.3.3 本篇的二、三和四各章有关规划、设计和施工的规定,主要用于引河洪漫地的技术要求。引沟洪漫地可参照使用。

       2 规划

       2.1 引洪渠首规划

       2.1.1 在河岸较高、河洪不能自流进入渠首的,可采取有坝引洪。在河中修建浆砌石滚水坝,抬高水位;在坝的一端或两端设引洪闸,将河洪引入渠中。

       2.1.2 在河岸较低、河洪能自流进入渠首的,可采取无坝引洪。在距河岸3~5m处设导洪堤,将部分河洪导入引洪闸。

       2.1.3 引洪渠首应选在河床稳定、河道凹段下游、引水条件好且高于洪漫区的位置。

       2.1.4 在河中修砌石滚水坝,应选河床较窄、基岩坚实、淤泥与卵石层较浅的位置。在河岸修导洪堤,应选在岸坡坚固的凹岸、河床基岩坚实、淤泥与卵石层较浅的位置。

       2.1.5 当计划洪漫区面积很大,一处渠首引洪不能满足漫地要求时,应在沿河增建几处引洪渠道,分区引洪。

       2.2 引洪渠系规划

       2.2.1 渠系由引洪干渠、支渠和斗渠三级组成,应能控制整个洪漫区面积,输水迅速均匀,沿途不冲不淤。

       2.2.2 干渠走向大致高于洪漫区,比降为0.2%~0.3%,长度为m左右。

       2.2.3 沿干渠每~m设支渠,与干渠正交,或成适当夹角,比降0.3%~0.5%,最大不超过1.0%,长~m。

       2.2.4 沿支渠每~m设斗渠,一般与支渠正交,比降0.5%~1.0%,斗渠直接控制一个洪漫小区,向地块进水口输水漫灌。

       2.2.5 干渠向支渠分水处设分水闸;支渠向斗渠分水处设斗门,均需设计,或采用定型设计。

       2.3 洪漫区田间工程规划

       2.3.1 根据洪漫区不同地形和引洪斗渠与地块间不同的相对位置,分别采取以下三种漫灌方式,见图5-5。

       2.3.1.1 串联式。斗渠在洪漫小区地块最高处,控制洪漫面积为狭长地形,地面坡度3°左右,将地面分成若干矩形小块,每块面积0.1~0.2hm2,地边围埂,形成高0.3~0.5m台阶,上一台的出水口即为下一台的进水口,相邻两台进水口应左右错开,最下一台的出水口下连排水渠。

       图5-5 三种漫灌方式平面示意图

       2.3.1.2 并联式。斗渠在洪漫小区地块的较高一侧,控制洪漫面积地面坡度°左右,将地面建成若干矩形大块,每块面积3~4hm2,每块在斗渠一侧的最高处为进水口,另一侧最低处为出水口,并在洪漫小区地块较低的一侧,与斗渠平行设置排水渠,与各出水口相连。

       2.3.1.3 混合式。在地形比较复杂的洪漫区内,有的斗渠控制的小区面积内采取串联式,有的斗渠控制的小区面积内采取并联式,形成混合式,以迅速、均匀地将洪水漫到各地块。

       2.3.2 洪漫区地块要求

       2.3.2.1 对各种漫灌形式,原为农地的均应事先将地面大致平整,保留均匀坡度不超过°,地块中不应有明显的高凸或深凹的部位。

       2.3.2.2 地块四周应有蓄水埂,埂高应能满足一次漫灌的最大水深,并有适量的超高(一般0.3m以上);如地面有倾斜时,应对较低一侧的蓄水埂进行具体设计。

       2.3.2.3 如在荒滩淤漫造田,应结合地面平整,除去地中杂草和大块石砾。

       2.3.2.4 矩形地块的长边沿等高线,短边与等高线正交。

       3 设计

       3.1 引洪量Q值按公式(5-)计算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系列标准宣贯教材

       式中:Q———引洪量,m3/s;

       F———洪漫区面积,hm2;

       d———漫灌深度,m;

       t———漫灌历时,h;

       k———渠系有效利用系数。

       3.2 引洪渠首建筑物设计

       3.2.1 拦河滚水坝

       3.2.1.1 一般高4~5m,少数高8~m,坝体应作稳定分析和应力分析。

       3.2.1.2 设计参照各地小型水利工程手册进行。

       3.2.2 导洪堤

       3.2.2.1 应与河岸成左右夹角,长~m(从渠首向上游河道延伸到接近主流),高1~2m,顶宽1~2m,内外坡比1∶1。

       3.2.2.2 由浆砌料石作成永久性建筑物,也可用木笼块石、铅丝笼块石、沙袋等作成临时性建筑物。

       3.2.3 引洪闸

       3.2.3.1 引洪闸的尺寸,根据引洪水位、流量和引洪干渠断面确定,坝体设计参照各地小型水利工程手册。

       3.2.3.2 引洪闸底应高出河床0.5m以上,防止推移质进入洪漫区。

       3.3 引洪渠系设计

       3.3.1 渠道比降

       对高含沙水流,引洪渠长度一般不超过m,比降0.5%~1.0%,有条件的应进行试验确定,并符合下列要求:

       3.3.1.1 不同流量的不淤比降见表5-3:

       表5-3

       3.3.1.2 不同土质渠道,允许最大流速见表5-4(干密度为1.3~1.5t/m3):

       表5-4

       3.3.1.3 渠道比降应与渠道断面设计紧密配合,达到不冲不淤。

       3.3.2 渠道断面设计

       3.3.2.1 梯形断面可按公式(5-)进行计算: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系列标准宣贯教材

       式中:A———渠道断面面积,m2;

       b———渠道底宽,m;

       h———渠道水深,m;

       p———渠道边坡系数。

       不同土质渠道的渠道边坡系数见表5-5。

       表5-5

       3.3.2.2 依据不冲不淤流速,用公式(5-)、公式(5-)计算渠道断面: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系列标准宣贯教材

       式中:A———渠道断面面积,m2;

       Q———引洪流量,m3/s;

       v———引洪流速,m/s;

       i———渠道比降,%;

       R———水力半径,m;

       C———谢才系数。

       3.3.2.3 水力半径R按公式(5-)计算: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系列标准宣贯教材

       式中:R———水力半径,m;

       A———渠道断面面积,m2;

       x———渠道湿周,m。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系列标准宣贯教材

       式中:h、b、p各值意义同公式(5-)。

       3.3.2.4 谢才系数C按公式(5-)计算: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系列标准宣贯教材

       式中:C———谢才系数;

       R———水力半径,m2;

       n———渠道粗糙系数,一般土渠为0.~0.。

       3.3.2.5 为保证行水安全,渠道堤顶应高出渠水位0.3~0.4m。

       3.3.3 渠上建筑物设计

       参照各地小型水利工程手册有关技术规定。

       4 施工

       4.1 建筑物施工

       4.2 渠道施工

       包括干渠、支渠和斗渠施工,一般均为土渠,不作衬砌。

       4.3 田间工程施工

       4.3.1 洪漫缓坡农田,应按缓坡区修梯田的要求进行平整,修成长边大致平等于等高线的矩形田块。进水一端应较出水一端稍高,一般可取0.5%~1.0%的比降。

       4.3.2 田边蓄水埂,应高出地面0.3m以上,顶宽0.3m,内外坡比各约1∶1。应分层夯实,干容重1.3~1.4t/m3。

       4.3.3 当进水口或出水口高差大于0.2m时,都应用块石、卵石等做成简易消能设备,防止冲刷。

       5 管理

       5.1 引洪淤漫技术

       5.1.1 淤漫时间。根据不同作物生长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的淤漫时间。

       5.1.2 淤漫厚度。不同作物适宜不同厚度。

       5.1.3 淤漫定额。按公式(5-)进行计算: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系列标准宣贯教材

       式中:M———淤漫定额,m3/hm2;

       d———计划淤漫层厚度,m;

       y———淤漫层干容重,t/m3;

       c———洪水含沙量,kg/m3。

       5.2 田间管理

       5.2.1 淤漫地适于种植早熟作物和高秆作物,以利汛期深漫厚淤。

       5.2.2 农地淤漫后应及时排除清水,并适时中耕、除草。

       5.2.3 休闲地淤漫后,应适时耕翻,疏松表土,消灭杂草,耙耱保墒,防止板结和龟裂。

       5.2.4 盐碱滩地淤漫泥层较薄时,不应立即排走清水,应让积水下渗,通过排渗渠泄走。

       5.3 工程管理

       5.3.1 每年汛前和汛后,应及时检查引洪渠首和渠系建筑物,发现问题应及时整修处理。

       5.3.2 引洪过程中,始终应有专人管理,并按设计要求给各渠系和地块放水,防止引洪淤漫水量过多或不足。

       5.3.3 全部渠系应是不冲不淤,每次淤漫后如发现有冲淤现象,应及时研究处理。

       二、理解与实施

       引洪漫地是水土保持工作中变害为利和农田建设的重要内容。由土壤侵蚀产生的洪水冲刷的都是表层土,含有较高的养分,将这些洪水有控制地引入荒滩,使泥沙沉淀,便可形成肥沃的良田,用洪水灌溉,还可以改良农田。本部分主要介绍了水土流失地区在暴雨期间引用坡面、道路、沟壑与河流的洪水、淤漫耕地或荒滩的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技术要求。还说明了本部分适用的范围。

       与原标准相比,新标准还作了以下的修改:

       (1)删除原标准基本规定中开头部分,即:“根据洪水来源,分坡洪、路洪、沟洪、河洪四类,各有不同的漫地条件,应分别采取不同的引洪方式与技术要求。”因为下文中分别介绍了这四种洪水的漫地条件,所以删除上述文字。

       (2)原标准.3.1中括号内“一般是集水面积1~2km2以下”改为“一般是集水面积1km2以下”,使得标准更准确。

       (3)删除不必要的赘述文字。如:原标准.3.2.2括号中“一般共约0.3m以上”改为“一般0.3m以上”,.2.1.2中“设计要求参照各地小型水利工程手册有关规定执行”改为“设计要求参照各地小型水利工程手册”,删除.2.4中“防止土中盐分随水分蒸发而上升”等。

       (4)删除原标准.1建筑物施工中“包括渠首建筑物(拦洪坝、导洪坝、引洪闸等)与渠系建筑物(分水闸、斗门等)”,这些在下文中都有分别介绍,在此不作论述。

       (5)删除原标准.1.3中“一般情况下,y=1.t/m3左右,每次每公顷漫灌水量~m3”。因为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同,不能给出很确切的数据,所以删除原数据。

       三、示例

       引洪漫地是旱作基本农田中的一种重要类型,是干旱缺水山区集流抗旱、改良土壤、控制水土流失之有效的一项工程措施。其具有费省效优、增产效果明显、拦蓄水沙量大和改良土壤的特点。引洪漫地工程由渠首引洪工程、渠系工程和田间工程三大部分组成,采取干沟与支沟相结合,分散与集中结合,永久性和临时性工程相结合,分区配套,自成体系的布局原则,根据不同地形条件,因地制宜进行合理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在干旱缺水山区应重视并大力发展引洪漫地工程,减轻干旱缺水和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使之在山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1.引洪漫地工程设计的自然条件

       目前,宁夏山区有引洪漫地8.0万hm2,占山区旱作基本农田的%。多年的实践证明,引洪漫地的主要特点有:①建设投资省。单位面积建设费用一般为压沙地、坡改梯工程的%~%。②改良土壤。据宁夏山区有关实测资料,与普通旱耕地相比,耕作层内引洪漫地的有机质高达%~%,氮高达%~%,磷高达%~%,钾高达4.4%~6.6%。③增产效益好。引洪取自于洪水中悬移质,漫地所淤积泥土,多为肥沃的表土,富含有机质,造地肥沃,增产效益显著;在黄土丘陵区,与水平梯田相比,可增产%~%;在干旱草原区,是原旱耕地单产的3~7倍。④拦蓄水沙量大。由于引洪漫地是拦蓄利用沟、河、坡面等客水,单位面积拦蓄量大,使较多的洪水泥沙就近拦淤利用,减轻了下游的水土流失危害。

       2.引洪漫地工程的规划和设计

       引洪洪水来源,大的有沟洪和河洪,小的有坡面洪水和路面洪水等类型。针对不同水源和不同洪漫区条件,应分别采取不同的引洪方式、技术要求和标准。宁夏山区引洪漫地水源主要为沟洪。在沟(河)道中下游一侧(或两岸)有位置较低且较平整的成片农田或可开发利用土地,或在沟口以外,附近有成片的川台地,通过在沟(河)道某处(或分段)修建拦洪工程和引洪工程控制,可满足引洪漫地要求,能发展引洪漫地时,修建引洪漫地工程。利用沟河汛期洪水资源发展引洪漫地时,引洪漫地工程由渠首引洪工程、渠系工程和田间工程三大部分组成。利用坡面、路面等洪水洪漫时,修集水渠将洪水引入洪漫区。引洪漫地工程采取干沟与支沟结合,分散与集中结合,永久性和临时性工程结合,分区配套,自成体系的布局原则。根据不同地形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合理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规划、设计在大比例尺地形图上进行,并进行必要的现场勘测。

       (1)渠首工程规划、设计。渠首引洪分为有坝引洪和无坝引洪两类。因沟(河)岸较高或宽浅式断面等原因,洪水不能自流进入渠道(取水口)时,采用有坝引洪,以抬高和保证引水位。渠首工程由拦河溢流坝、冲沙闸、引水闸三部分组成,在坝的一端或两端设引水闸,将全部或部分洪水有计划地引入渠中。当洪水能自流进入渠道时,采用无坝引洪,渠首工程由导流堤(及冲沙闸)和引水闸组成,简易的可由导流引墙和进水口组成,将部分洪水有计划引入渠中。渠首应建在沟(河)床相对较窄、岸坡稳定坚固、基岩坚实、淤泥与卵石层较浅的地段。沟(河)床较宽时,拦河坝由溢流滚水坝和拦洪土(副)坝组成。取水口必须满足自流洪漫对高程和引洪量的要求。引洪渠首工程的固定建筑物按年一遇洪水设计,年一遇洪水标准校核,简易工程可按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年一遇洪水校核。根据引洪漫地的面积和形式,通过调洪计算确定引水流量和泄洪量。溢流坝高和溢流段长度的确定应满足设计水位的要求,以保证渠道引取所需流量,且使上游洪水位不超过允许值,坝顶溢流单宽流量应小于下游沟(河)道允许的数值。溢流坝宜采用重力式浆砌石结构,坝高一般不低于2m,当设计标准内的一次来洪量全部引用时,坝高应满足短时的滞洪要求,此时坝高一般不低于4m。无坝引洪的导流堤从渠首向上游沟道延伸到接近主流,导流堤与沟岸成°夹角,长度视沟道断面与引水量大小确定,一般长~m,高1~2m,顶宽1~2m,内外坡比采用1∶1。可以用浆砌石或混凝土做成永久性建筑物,也可以用石笼或沙袋等做成临时性建筑物。冲沙闸用于冲沙或洪水超标时泄洪,以保证安全引水。冲沙闸与引水闸的具体设计可参照有关水利工程手册,其孔口尺寸应与定型的闸门相符。引水闸的尺寸根据引洪水位、流量、干渠断面设计,闸底应高出沟床或冲沙闸底0.5m,防止推移质泥沙进入洪漫区。洪漫区规模根据上游多年平均径流量按%的保证率考虑,再按%和%的洪水量计算。漫灌定额按~m3/hm2设计。宁夏山区年降水量一般为~mm,集流区与洪漫区的面积比的参考值为(~)∶1。引水闸流量采用下式计算: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系列标准宣贯教材

       式中:Q———引洪流量,m3/s;

       S———洪漫区面积,hm2;

       d———漫灌深度,m;

       k———渠系水利用系数,取0.5~0.7;

       t———漫灌历时,h。

       (2)渠系工程规划、设计。引洪渠系应能控制全部洪漫区面积,输水迅速均匀,沿途不冲不淤。为适应山区洪水汇流快、历时短的特点,保证引洪漫灌,引洪渠系规划、设计遵循短渠线、大比降、级数少的原则,根据洪漫区面积大小,可设干渠、支渠两级或干、支、斗渠三级渠道。当洪漫区面积<hm2时,一般只设二级渠道。引洪干渠长度一般不超过1km,沿干渠每~m设一支渠与干渠正交,沿支渠每~m设一斗渠与支渠相交,支渠直接控制一个洪漫小区;干渠比降为1/~1/,支渠为1/~1/,斗渠为1/~1/,有条件时比降应由试验确定。在干渠和支渠分水处,应设立分水闸和斗门,以控制支、斗渠引水流量。渠道断面一般采用梯形,渠堤应高出最高渠水位0.3m。渠道边坡比根据不同土质取1∶1.0~1∶2.0,渠道土质干密度应>1.3t/m3。一般按低于引洪渠流量%的标准设计退水渠,将退水引入下游蓄水工程或洪漫区利用。

       (3)田间工程。以渠系为骨架,将洪漫区分为若干小区,每一小区再分若干地块。对洪漫区进行平田整地,使洪漫地块田面坡度≤1°,洪漫田块面积0.2~0.4hm2,最大不超过0.6hm2为宜。当面积较大时,应修格埂,以利均匀洪漫。洪漫田块四周的蓄水埂,高度应满足漫灌最大水深,并有一定超高,一般高度为0.4~0.6m,顶宽0.3m,内外坡比1∶1。每个田块必须左右错开设置进、退水口,退水口底部高程应满足田间漫灌的设计最小蓄水深度。田块漫灌方式根据洪漫区的地形特点可分为串联、并联和混合三种形式。

       1)串联式。供水渠在洪漫小区地块最高处,或沟壑洪水集中于沟头,控制漫灌区为狭长地形。地面总体坡度3°,将洪漫小区分成若干矩形小块,每块面积0.2hm2,田边修土埂,使上下游田块形成高度≤1.5m的台阶,上一台田块的退水口即为下一台田块的进水口,最下一台田块的退水口下连退水渠,进、退水口均应作防冲刷处理。串联式适合于上游汇流面积较小,水流集中,供水流量少,漫灌面积小的地形。

       2)并联式。供水渠在漫灌小区地块相对较高一侧,控制漫灌田面平整,将小区建若干矩形大块,每块在供水渠一侧的最高处为进水口,另一侧最低处为退水口,并在漫灌小区地块较低一侧与供水渠平行设置退水渠与退水口相接。并联式适合上游汇流面积较大,或引水渠流量较大、漫灌面积大的情况,根据引水流量可同时漫灌数块田块。

       3)混合式。在地形比较复杂的洪漫区内,有的斗渠控制的漫灌小区内采用串联式,有的斗渠控制的小区内采用并联式,此种漫灌形式称为混合式,可快速均匀地将洪水漫灌到各地块。

       3.管理

       引洪漫地工程建设利用要贯彻谁受益、谁保护、谁维护的原则,保证工程的正常、长期发挥效益。引洪漫地宜种植高秆作物。特别要加强中耕管理,注意除草;在作物苗期和成熟期要低定额小水漫灌,防止作物被淤埋和倒伏。

好风水如何改造

        完全符合要求的风水是未几的。有的地方有来龙,有护砂,却没有界水;有的地方有来龙,有界水,却没有护砂。风水学以为是地舆上的不足,有些可以通过人工进行改造、人工补救,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开渠引水: 或筑塘蓄水。对于缺水的穴位,以此法补救;背靠来龙主脉,左右有护砂,前有明塘。来龙贯气,护砂藏风,明塘得水,这就成了大吉地,对于一个村庄,假如四周有河流,也有采取开渠引水的方法进行改造和利用。如穴前有溪水经由,来水暴躁宜筑坎坝缓急而留之,如来水“撞城反背”,可将河流改道,使成环护状。不外对大江大河,这种方法就行不通了。因此也应该按“了解天然,利用天然,改造天然,顺应天然”四大原则进行调整。

        二、培龙补砂: 来龙低平,砂山低缺,可以人工挑土垫高填补,并植树以增加高度,以达到避风,调整温度湿度和降温的目的。

        三、修补住宅: 如改变原住宅的大门朝向,改变门窗的大小尺寸,改变住宅内部的布局,以符合八宅术、五宅术坐向“风水理论”的要求,对于正对大道或大街的住宅,可采用建照壁的办法加以遮挡,照壁建在门外或门内。其用意一为挡风,二为避煞。

        四、采用风水镇物: 风水学上的镇物有很多种,如镇河的宝塔。河水急湍,经常泛滥成灾,建宝塔以镇之,桥亦有镇邪的功能,风水学以为,在水口建桥,可以起关护的作用,能使镇村留住财气。来龙形势急猛逆折,有不羁之象,宜建塔楼以镇之。“石敢当”也是一种镇宅之物,常是在正对大路,大街的方向上立石头,以挡邪镇宅。照妖镜镇宅是另一种方法,据古人以为,妖魔怪忌照镜子,由于一照便会现原形,所以照妖镜有避妖驱邪的作用。另外还有一镇物为符,它是一种书写的文字或丹青,如:“五岳镇宅符”用桃木为板,上有朱书五岳神符。《阳宅十书·论符镇》中说:“五岳镇宅符:常人家宅不安,或凶神邪鬼作怪,此符镇之大吉。

        五、花草树木调整: 很多人都知道利用神仙掌和神仙球挡煞,如住宅附近有物体尖角冲煞,就可以在窗外或门外在对着尖角的方向摆放神仙掌和神仙球进行阻挡而且效果很好。众所周知,植物可吸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将其摆放在房内即可供氧,也可以它的枝叶来挡煞避邪,假如有冲煞之形对着门口,则应在刚进门的迎面处摆放相应植物,这样不但可以避挡煞气,还能起到招财进宝的作用。此外还可使用挂风铃、挂宝葫芦、挂宝剑、摆放石狮子、麒麟、金鱼、金牛、金鸡等物进行避邪助运。

浅谈水利工程灌区节水技术的改造?

       现如今,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了制约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是农业大国,如何在保证农业生产的前提下,实现对水资源的最有效节约,一直是我国农田水利灌溉部门所研究的问题。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提高,节水灌溉技术得以发展,受到了农田水利部门的大力推广,目前已遍布了我国的各个角落,成为了农田灌溉的主要技术。节水灌溉技术不仅能够扩大灌溉面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还能够实现农产品产量的提升,为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显著的作用。

       一、我国主要的节水灌溉方式

       1、农田渠道防渗技术

       当前我国的农田灌溉的输水方式主要是渠道输水。水资源利用在传统的土渠输水中其有效利用系数一般在0.4-0.5之间,相差仅为0.3,绝大部分水资源在输送过程中都因为渗漏或者蒸发而损耗掉了。农田灌溉用水的损耗主要也就在渠道渗漏中存在。现代农田灌溉采用渠道混凝土防渗技术之后,渠道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0.,相比之传统的土渠输送提升了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七十左右,此外,渠道采用混凝土防渗技术之后其输水速度也得到很大的改观,这有利有农田生产季节化和土地资源有效利用。是我国目前采取的较为有效的主要的节水灌溉措施之一,例如年开始实施的农田压采项目有其特点。

       2、喷灌

       喷灌的主要优点如下:(1)节水效果显著,水的利用率可达%。一般情况下,喷灌与地面灌溉相比,1m3水可以当2m3水用。(2)作物增产幅度大,一般可达%-%。其原因是取消了农渠、毛渠、田间灌水沟及畦埂,增加了%-%的播种面积;灌水均匀,土壤不板结,有利于抢季节、保全苗;改善了田间小气候和农业生态环境。(3)大大减少了田间渠系建设及管理维护和平整土地等的工作量。(4)减少了农民用于灌水的费用和投劳,增加了农民收入。(5)有利于加快实现农业机械化、产业化、现代化。(6)避免由于过量灌溉造成的土壤次生盐碱化。常用的喷灌有管道式、平移式、中心支轴式、卷盘式和轻小型机组式,目前大型喷灌系统用于广阔、平坦的农作物天地,一次性灌溉面积可达数十亩。

       3、滴灌

       滴灌是利用塑料管道将水通过直径约mm毛管上的孔口或滴头送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溉。它是目前干旱缺水地区最有效的一种节水灌溉方式,其水的利用率可达%。滴灌较喷灌具有更高的节水增产效果,同时可以结合施肥,提高肥效一倍以上。可适用于果树、蔬菜、经济作物以及温室大棚灌溉,在干旱缺水的地方也可用于大田作物灌溉。其不足之处是滴头易结垢和堵塞,因此应对水源进行严格的过滤处理。

       二、节水灌溉具体措施

       1、农业节水措施

       节水灌溉技术的普及要加强在农业节水方式上的推广。这方面可以在水稻种植过程中采用旱育稀植、秧苗抛植、覆盖地膜、深耕松土、增施有机肥料等有效措施,以提高农田土壤对自然降水的储蓄能力。此外,还可以引进一些耐旱品种以及旱地作物进行栽种,调节土地作物种植结构,这也是当前进行水资源有效节省的措施,在干旱缺水的区域应该加大推广范围。

       就农作物的不同生长阶段而言,灌溉主要有播种前灌水、催苗灌水、生长期灌水及冬季灌水等种类。就发展到现阶段的灌溉方式而言,主要又分为地面灌溉、浇灌、科学灌溉等。

       地面灌溉是最传统的灌溉方式,包括沟灌和畦灌等。这种方式灌水不均匀,蒸发量大,容易表层土壤的团粒结构,形成板层,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科学灌溉是专业灌溉企业一直着力推广的灌溉方式,需要根据相应植物的需水特性、生育阶段、气候、土壤条件等做合理设计,制定相应的灌溉制度,适时、适量,合理灌溉。

       2、因地制宜,按照农村发展实际实行有效的节水灌溉方式

       为了进一步加强节水灌溉技术在我国农业上的健康有序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将科学合理规划摆在第一位,认真贯彻农田灌溉因地制宜、重点突出、土地开发科学分期及注重实际效用的原则。站在全局的角度,从长远发展的方向上做好每一次的决策,严格对节水灌溉技术进行管理,确保这项新技术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得到合理的推进。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是技术问题,是工程问题,更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发展及经济健康增长的问题。节水灌溉技术应从节约国家水资源、切实保障广大农民受益和实惠为着手点,力争农民支持,始终持续快速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在进行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中,要注意技术的改进,也要根据我国农业分布地形,比如山地丘陵地形,井灌区、旱地作业区等,结合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确定采用什么样的节水灌溉技术,更新什么样的技术改进。这样,才能将节水灌溉措施真正落实到农业,遍布到全国每一片耕地。

       3、加强农田节水方面的科学技术研究及改造

       随着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的广泛推广和应用,其相关技术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节水灌溉设备的制造很有可能成为一个加工制造业中新的增长点,成为一项新的能够带动一个新产业发展新型技术。在改善我国现有的传统灌溉方式上应该保持兴修水利枢纽工程和水库的方式,同时大力加强这方面的科学技术研究和技术的改造。结合我国各省市农业分布发展的具体情况,研发出适合我国农业发展的节水灌溉新技术。技术的更新一定会依托于材料和设备的研发和改进,因此,在改造以往旧材料旧设备的同时,更要积极开展对高智能型的绿色环保材料的开发,让节水灌溉技术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道路。

       三、 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地不断发展,我国节水灌溉工作正在稳步前进。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现状及国家政策走势来看,以生物技术为基础,实现信息智能化灌溉技术指日可待。

       (1)生物技术是实现节水、优质、高产的关键性技术,其能够通过对植物本身的机能构造分析,来提高植物体内水分的利用效率,进而实现优质、高产的目标。

       (2)信息智能化灌溉是通过电子计算机对农作物所在环境的空气温度、湿度、日照强度、日照时间等各方面因素的综合分析,来实现对农作物需水时间和需水量的计算,然后将所需灌溉量信息传输到灌溉系统当中实施灌溉。该技术不仅实现了节水灌溉的目的,同时还能提高劳动效率,为高效农产品提供了基础保证。

       在我国,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水资源短缺危机的逐渐凸显,节水灌溉技术对我国农业发展地意义越来越重要。为了在保证农业产量的基础上实现水资源节约,节水灌溉技术必然会成为未来农业灌溉技术主流,因此,水利部门必然要加大对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或借鉴、引进国外成熟地先进技术,使我国节水灌溉技术在现有水平上实现突破,为我国在农业方面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在环境保护方面也能带来效益,实现水资源节约与合理利用。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source=bdzd

家乡沟渠的抒情散文

       在家乡的记忆中,有太多的记忆无法忘怀,作为江南水乡的一员,让自己难忘的就是家乡中的沟渠了。在家乡中,有太多无名的沟渠,充满了太多的童年的记忆,却再也回不到曾经。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家乡沟渠的抒情散文。

       

        我从小生活在江南水乡农村集镇,周边是广袤无垠的田野。在广袤田野中有众多人工开挖的纵横交错大小不一的沟渠。有时也叫水渠,垄沟,就是灌水的渠道。这些沟渠有明的也有暗的,都是没有起名的无名沟渠。

       

        这些沟渠的水通过机埠从河道抽上来,抽到主渠道,再从主渠道分流到各个纵横交错不一的子渠道,由各个子渠道灌溉到广袤的田野中,形成了众多数不清水系脉络,滋润着万顷庄稼。

       

        各个村都有多个大小不一的机埠,渠道有好几百米,也有数千米,一个乡镇的渠道连接起来足有数万米。沟渠宽的一米多,窄的不到一米,有长期固定的沟渠,也有临时开挖的沟渠。众多的沟渠构成了农作物强大的水系网络,也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生命保障。

       

        在众多的沟渠中,给我影响最深的是家乡明沟渠中的主沟渠道。这条主渠道直接连接着机埠。每到暑假农村双抢大忙季节,正是农作物灌溉旺季。我与许多同龄人小伙伴相约到沟渠边玩耍,在机埠边看抽水机将白花花的水从河道抽到沟渠中。

       

        水的流速从源头由快到慢,由急到缓,由西向东或由东向西、向北、向南,蜿蜒哗啦啦地流淌,似银带,似音乐,有时还溅起一朵朵小白花,弹奏着各种音符,坦然地自由自在地流向人们指定的远方。

       

        直直的沟渠有深有浅,有宽有窄,在窄处不到一米时,我立于渠沿一头可以一个箭步跳跃过去。沟渠沿边和渠底有翠绿的杂草,清澈可见,偶尔还能看到鱼儿在沟渠中游动。我与小伙伴们会好奇地赤脚下到齐大腿深的沟渠中去抓鱼取乐,玩水、泼水取乐。

       

        沟渠沿边长着嫩绿的青草、野菜、马兰头,我时而拿着竹篮子到沟渠沿边边割草边挑野菜、马兰头,有时还饶有兴趣地走一段沟渠,顺水行走在窄窄的渠道边上,深情地望着这悠悠的渠水川流不息。

       

        我会却步随手在身上掏出一张纸折成一条纸船,丢入水渠中,水渠漂着纸船,忽隐忽现,我在沟渠中追逐着,一个缓波几个浪花,瞬时不见了纸船,我顿时觉得非常怅然。

       

        有时,我还寻觅追溯着沟渠的源头,伫足河浜边,看着宽阔的'河水抽到循规滔距的沟渠中,水势逐渐由骤变缓,变得温驯,又富有节奏,通过条条支渠水沟漫灌到广袤的田野中。

       

        这时,我又漫步在广袤的田野中,望着阡陌纵横的沟渠,发现流动的水的水纹、水波透着几分灵气,那一畦畦田被漫灌的水浸润浇灌:透出芳香的土地绿油油的小苗茁壮成长,开花结果。

       

        水与人的血脉是相通的,生命与水有不解之缘。沟渠是乡村中重要的水利枢纽,当主沟渠建成后,又建了通往各村组的支沟渠,又埋设了许多地下暗管,又将许多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的明沟渠加以改造,底部和左右两边用水泥砌成,或将事先做好的瓦筒埋入地下,建成暗沟渠;还组建了一支监管沟渠水的开放堵塞,控制水闸门的兼职放水员队伍。

       

        我又望着人们秋收果实兴高采烈的笑貌,我深深地感到人与土地,土地与水的结合如此神奇伟大。沟渠,这是家乡农村特有的水利设施景点,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沟渠滋养了家乡一片土地,孕育了家乡一方人。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昔日的沟渠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年的土明沟渠已经很少见到,早已被硬化衬砌沟渠所取代,只有少量的小土明沟渠还保留,农田沟渠灌溉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从单一的漫灌溉逐步发展到根据农田水利需要采取漫灌与喷灌、滴灌多种方式并举的现代化灌溉模式,大大提高了水利灌溉的科学化、机械化、智能化水平。但是,当年土明沟渠的生活与农田灌溉情景一直留在我的记忆深处,久久不忘。

农田水利改造包括些什么

       农田水利建设就是通过兴修为农田服务的水利设施,包括灌溉、排水、除涝和防治盐、渍灾害等,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定的基本农田。

       主要内容是:整修田间灌排渠系,平整土地,扩大田块,改良低产土壤,修筑道路和植树造林等。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兴修各种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和采取其他各种措施,调节和改良农田水分状况和地区水利条件,使之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促进农业的稳产高产。①采取蓄水、引水、跨流域调水等措施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为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和发展农业创造良好条件;②采取灌溉、排水等措施调节农田水分状况,满足农作物需水要求,改良低产土壤,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2建设发展编辑

       中国有悠久的农田水利建设的历史。早在夏商时期,人们就把土地规划成井田。井田即方块田,把土地按相等的面积作整齐划分,灌溉渠道布置在各块耕地之间。五代两宋时期建设了太湖圩田。明清时期建设了江汉平原的垸田及珠江三角洲的基围等。这些小型农田水利形式在以后得到继承和发展。至世纪年代初期,中国修建了许多近代灌溉工程,干支级渠道比较顺直整齐,但对田间渠系和田块没有及时进行建设和整修,田间工程配套不全。旱作灌区,土地不平整,大畦漫灌,水量浪费严重;水稻灌区串灌串排现象普遍存在,不仅影响合理灌溉、排水晒田,而且造成肥料流失、水量浪费。另一方面,田块面积小,形状不规则,与农业机械化生产很不适应。

节水新技术之栽培技术论文

       发展农业节水事业,推广农业节水技术,提高有效灌溉率,是有效缓解农业水资源的办法.我精心推荐的一些节水新技术之栽培技术论文,希望你能有所感触!

        节水新技术之栽培技术论文篇一

        节水灌溉技术浅析

       

        摘要在我国各个用水部门中,农业用水最多,约占全国总用水量的%~%。由于农业进行节水灌溉的各项措施还没有得到充分实行,水资源浪费较大,因此,灌区全面推行节水灌溉是解决我国水资源匮乏问题的一条关键途径。本文分析了节水灌溉工程技术,阐明了推行节水灌溉的成效。

       

        关键词节水 灌溉 技术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从用水角度看,提高水的利用率,应结合灌溉水运行的环节来考虑。灌溉就是通过给农田补充水分来满足作物需求,创造作物生长良好环境条件以获得较高产量,灌溉水的运行大体可分为三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存在提高水的利用率的问题。第一个环节是从水源,通过渠道或管道将水输送到田间,提高输水的效率,对应的技术称为输配水工程技术。第二个环节是灌溉水在田间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灌溉,对应的技术称为喷灌、微灌、地面灌等技术,提高灌水效率。第三个环节是作物对田间水分的利用,提高水分生产效率。由此可见,农业节水的内涵包括了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配置,输配水系统的节水,田间灌溉进程的节水,作物生长水分转化过程的节水,用水管理的节水以及农艺节水增产技术措施等方面,其目的就是大幅提高水的利用率,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节水灌溉道路来。

       

        二、节水灌溉工程技术

       

        1、渠道防渗技术

       

        这是为减少渠道的透水性或建立不易透水的防护层而采取的各项技术措施。根据使用的材料可分为土料压实、三合土护面、砖石衬砌、砼衬砌、塑料薄膜防渗和沥青护面防渗等。

       

        我国的渠道防渗科研工作始终围绕开发性能好、成本低、易于施工、便于群众掌握的防渗材料为中心, 同时研究推广新型防渗渠道断面形式和衬砌形式。如陕西省宝鸡峡灌区在近年的三大灌区更新改造过程中, 推出了一系列U型渠道衬砌机械, 就在施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占我国总用水量%的农灌主要输水手段是渠道, 而传统的土渠输水渗漏损失约为引水总量的%~% , 全国仅此一项年约损失水量1. m3, 目前我国渠道防渗长度仅占需要的1/ 3~1/ 4。所以, 大力发展渠道防渗技术是节水灌溉的重要途径。

       

        2、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

       

        简称管灌,是利用低压管道代替渠道输水的一种灌水方法。管灌由于具有一次性投资少、设备简单、省水、省工、省地、省时, 增产效益显著, 农民易于掌握等优点, 颇受重视, 在我国北方井灌区已发展到hm2。其中陕西省的关中、陕北地区大片机井灌区大量采用管灌技术。实践证明管灌是我国北方地区发展节水灌溉的重要途径之一。

       

        3、喷灌技术

       

        这是一种利用专门的设备将压力水喷洒到空中形成细小水滴, 并均匀地降落到田间的灌水方法。按设备的组成可分为机组式和管道式喷灌系统两大类。我国从 年代开始, 发展喷灌技术, 经过 多年的努力, 喷灌面积已发展到 hm2 , 取得了比较显著的节水、增产效益。这项技术比较适合在山丘地区、干旱缺水地区和经济作物灌区发展。

       

        4、微灌技术

       

        这是一种利用专门设备将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输送到作物根层附近土壤表层或土层中的灌水方法。根据灌水器的类型, 可分为滴灌、微喷灌和涌泉灌3 种。微灌技术, 我国从 年开始采用, 至今已发展到 hm2, 这一技术适用于山丘地区、水资源非常贫乏地区, 同时因它可将灌溉、施肥、打农药结合进行, 而特别适用于经济作物的灌溉。在理论研究上, 总结出了一套适合我国条件设计参数和计算方法。在设备研制生产方面, 开发研制了微灌带、孔口滴头、补偿式滴头、折射式和旋转式微喷头、脉冲滴灌设备、过滤器、进排气阀、调压器和施肥器等。

       

        5、改进地面灌水技术

       

        这是一种主要围绕传统地面灌水技术存在的灌水均匀度差、灌水定额大等缺点进行的技术改进。包括改进沟畦规格( 如长畦改短畦, 宽畦改窄畦, 短沟灌和细流沟灌等。如陕西省的洛惠渠、宝鸡峡灌区, 推广长畦改短畦, 宽畦改窄畦, 大水漫灌改小畦浅灌后, 作物生育期灌水量降低%~%) 和采用先进的地面灌水技术( 如波涌灌、隔沟灌、膜上灌、细索灌、水平畦灌等) 。我国有%以上的灌溉面积采用地面灌溉, 对这一技术进行改进, 提高灌水均匀度, 节省灌溉用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 在我国最具推广价值的改进地面灌水技术有波涌灌和膜上灌两项。波涌灌是美国 年代末推出的适于旱作灌溉的新技术。从 年代起我国也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对波涌灌节水机理、土壤致密层形成、入渗特性与地表水流运动规律等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目前, 在理论上还需进一步研究浑水波涌灌问题, 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波涌灌灌水设备, 这是扩大应用波涌灌技术的关键。膜上灌是我国独创的新技术, 是在地膜栽培的基础上, 把膜侧水流改为膜上流, 利用地膜输水, 通过膜孔和膜边侧渗给作物进行灌溉, 这项技术在新疆取得了较高的增产节水效果, 但在理论上还需进一步研究。

       

        6、渗灌技术

       

        这是一种利用地下管道系统将灌溉水引入田间、灌溉水通过管壁孔湿润根层土壤的灌水方法。在我国主要有两种, 一是管道式, 二是鼠道式。目前渗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土壤湿润不够均匀; 易导致表土返盐; 地下管道不易检修养护; 投资大, 施工要求高, 这是目前影响推广的主要原因; 在理论上的研究还很不充分, 关键性技术问题尚待提高和完善。

       

        7、雨水汇集利用技术

       

        这是在干旱、半干旱的山丘地区, 将较大强度降雨所产生的地面径流汇集起来, 并在最需要时供给作物利用的技术。 年代末我国开展了雨水汇集利用技术的研究, 如汇流表面薄层水泥处理技术、窖窑构建及布局技术、汇集效率、汇流面与种植面积比例确定等, 取得了一批有意义的成果。但在雨水引导汇集贮存和高效利用上缺乏系统化的理论研究, 未形成适宜于不同区域的汇流整体规划和与之配套的灌溉技术和作物栽培技术。近几年在甘肃东部、陕西白于山区和宁夏南部发展起来的窖灌农业就是采用典型的雨水汇集利用技术, 有的地区已把它作为扶贫工程而深受群众欢迎。

       

        三、推行节水灌溉的成效

       

        1、灌溉水利用率显著提高

       

        中国平均灌溉水利用率由 世纪 年代估算的%左右提高到了 年的.5%,单位面积平均灌溉用水量从7 m3/hm2 降到6 m3/ hm2。在灌溉用水总量基本不增加的情况下,有效灌溉面积由 世纪 年代末的4 万hm2 发展到年的5 .2 万hm2。以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项目为例,~ 年 年间,中国累计投资.6 亿元,对 个灌区的病险工程、卡脖子工程和渗漏严重的渠段进行了改造,共恢复、改善、新增灌溉面积.7 万hm2。据分析测算:项目实施前后相比,渠系水利用系数由0. 提高到0., 灌溉水利用率由.1%提高到.8%;亩均灌溉水量由m3 下降到m3;新增节水能力 亿m3。

       

        2、水分生产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

       

        根据对 个已经实施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的大型灌区的测算分析:粮食作物产量平均提高了 kg/ hm2,新增粮食生产能力 亿kg;取得了国家每投入1. 元,新增1 kg 粮食生产能力和节水1.1m3 的双重效益。

       

        3、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节水灌溉的发展加快了中国农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进程。良好的灌排基础设施与先进的农业技术和优良品种有机结合,使不少节水灌溉项目区由过去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形式转变为农民合作组织、大户承包等经营形式,推进了农业的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生产,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结论

       

        水资源短缺与节水将是我国未来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主题。它不仅关系到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而且关系到国家安全。继续加大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的投入力度,在各类灌区大力发展渠道防渗技术、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喷灌技术、滴灌技术、雨水汇集利用技术和加强用水管理等各项节水技术,将是我国今后节水灌溉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楼豫红. 我省节水灌溉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四川水利, , ( 2) : - .

       

        [2] 姜长云. 中国节水农业: 现状与发展方法[ J]. 农业经济问题, , ( ): - .

        节水新技术之栽培技术论文篇二

        建设节水型社会

       

        摘 要: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针对我国严峻的水资源形势,我国政府在新时期提出了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新要求。本文就我国现阶段建设节水型社会现状及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节水型社会要从节流、治污、开源三个方面着手的想法,并具体介绍了水价调节、节水宣传、海水利用、雨水利用等新的的举措。

       

        关键词:节水型社会;节约用水;水价;海水利用;雨水利用

       

        中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立方米,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再加上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资源污染严重,更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特别是世纪年代以来,随着人口剧增,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用水量急剧增长,城市、生活、工业污水的大量排放,导致可利用的水资源日益减少,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威胁。同时我国粗放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在生产生活中造成了大量水资源损失,用水效率不高,节水潜力巨大。因此,建设节水型社会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

       

        1 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全国人民的节水意识逐渐加强,工企业在污水排放中的逐步规范,农业上节水灌溉的推行与落实,一些先进的节水器具的投入使用,还有一大批污水处理企业的兴起,这都为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催化剂。但我国在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

       

        1.1 水权管理的不规范

       

        由于责任分工不明确,导致一旦出现问题,各部门相互推脱,事情也一拖再拖得不到有效解决。部分城市水务管理交叉严重,有时在城建、水利部门间存在真空,甚至有时带来执法中的抵触情绪。

       

        1.2 水资源保护意识有待加强

       

        少数地区为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破坏现有的水体。全民节水的教育仅存在纸面上,得不到有效落实,个别单位无证过量开采地下水。部分企业为躲避政府管理而迁到偏远地区,污水在当地随意排放,对当地的水体、水环境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

       

        1.3 节水器具的推广受阻,开发能力弱

       

        虽然在国家政策的号召下,大量先进的节水工具面向市场,但由于成本高昂,只有个别企业愿意购买。还有无论是农业灌溉的喷头还是城市的洗浴喷头质量都不过关,技术标准不统一,以低廉的的价格参与市场竞争,严重影响了节水技术产业化的发展进程。

       

        2 节流、治污、开源三效并举

       

        2.1 节流

       

        2.1.1推行新型农业灌溉方式

       

        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节水灌溉,发展喷灌、滴管、微灌等先进灌溉方式,提高水的利用率。和传统农业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相比,喷灌可节水%,微灌可节水%%。同时调整农作物的种植结构,规划种植作物的合理布局,集中化灌溉,避免了作物之间的隔空灌溉和不均匀灌溉而浪费大量水资源。

       

        针对我国农村现有的土渠输水进行改造,传统的土渠输水渗漏损失较大,约占到输水量的%%。渠道防渗技术的利用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考虑到农村现有的经济条件,采用塑料薄膜或者混凝土渠道输水,可以大大减少渗漏量,将输水效率提高到%以上。目前我国大约只有%左右的渠道进行了防渗处理。

       

        2.1.2工业节水

       

        据调查城市工业用水的%以上将转化为污水,一些水资源丰富的国家,近年来也大力推行节水,主要是因为不堪承受污水处理的高额负担。我国工业万元产值取水量是发达国家的5-倍,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大力开发和推广节水器具和节水的工业生产技术。根据分析指导,年供水设施的单位投资约为8元每立方,污水处理约为元每立方米,而工业节水费用仅需3元每立方米左右。因此,增加节水的资金投入不但为持续发展所需,而且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2.1.3水价调节

       

        我国的水价政策极不合理,一些城市的地下水超采已经十分严重,但至今这些城市的企业单位仍可无偿开采地下水,导致引用地下水和地表水的自来水厂难以运营。我们可以采用国外流行的累进制水价、高峰用水价,还可以采取分季分标准的方法控制用水。种种情况表明,水价是水资源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经济杠杆,必须在国家有关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制定我国现阶段的相应水价政策。

       

        2.1.4节水管理与宣传

       

        建设节水型社会需要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完善分水协调、水价听证会等水管理制度。实行民主监督,广泛调动用水居民参与水资源管理的积极性。在调动大家积极性的同时,相关部门还要专门组织专业人员对用水和调水部门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公众节水技能,鼓励公众创新节水新方法和新技术,有关部门协调第一时间进行推广应用。

       

        政府、学校、工厂等单位要采取各种有效手段如广播、电视、报纸等进行节水宣传教育,培养全民节水意识,让人们意识到水资源短缺的危机感和节水的重要性。

       

        2.2 治污

       

        年中国污水排放总量达到.8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亿吨,占排放总量的.7%。废水排放居于前四位的行业依次是造纸、化工、电力和纺织。水污染物排放总量高居不下,导致水污染相当严重。

       

        2.2.1建立健全水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有关部门要做到严格执法,以防为主,以治为辅是我国水污染防治的有效途径,也是水环境建设的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途径。

       

        2.2.2强化对饮用水源取水口的保护

       

        政府有关部门要划定水源区,在区内设置告示牌并加强取水口的绿化工作。定期组织人员进行检查,从根本上杜绝污染,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同时还有必要健全农村的凿井制度,合理规划村井布局,既要保证每户都能喝上安全的饮用水,又要达到节约水资源,防治水污染的目的。

       

        2.3 开源

       

        2.3.1海水利用

       

        地球上海水量要占到全球水资源总量的%,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大规模的海水淡化供水还不太现实,但是我们可以将海水降级利用,即降低它的处理标准,供人类的生产生活使用。

       

        海水冲厕、海水工业冷却、海水洗车等等对海水的利用都只需对海水进行简单的净化处理就可以利用。全国城市的生活用水中有5%-8%用于冲厕,利用海水冲厕可以减少人类对地下水资源的过度使用。随着服务行业的兴起,许多行业开始大规模使用地下水,洗车行就是其中之一。现在全国约%的洗车用水都是开采的地下水,由于成本低廉导致他们大量无节制的浪费水资源。洗车对水的利用程度很低,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

       

        2.3.2雨水利用

       

        雨水是天然的水资源,如果能够得到很好地利用可大大缓解现在的水资源危机。建设集雨工程,大力发展水池水窖、平原水库、塘坎、雨水拦截工程是利用雨水资源的一些合理措施。以城市为例,将建筑顶部设计成凹漏斗状,在凹处通一排水管道,管道中设置简单的过滤器。雨水通过管道流入储水池,在池中静置,其颗粒下沉或上浮至池表面。出水经设在池中部的过滤器再次过滤后由水泵送至用户变为冲洗用水、洗涤用水和院落绿化用水等等。

       

        参考文献

       

        [1]徐得潜,梅素琴. 水资源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国水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2]薛英文等. 浅谈城市节水技术与管理.节水灌溉,[J](3)

       

        [3]汪恕诚. 建设节水型社会工作要点.中国水利,()

       

        [4]张静,王本德,周惠成. 节水型社会建设初探.中国水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简介

       

        刘文康(-),男,汉族,河南鹤壁人,郑州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级本科毕业生。

       

        孟翔(-),男,汉族,甘肃武威人,郑州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级本科毕业生。

       

        潘琛(-),男,汉族,湖北黄冈人,郑州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级本科毕业生。

       看了"节水新技术之栽培技术论文"的人还看:

       

        1. 浅谈节水措施在农业水利灌溉中的应用论文

       

        2. 农业科技专科毕业论文

       

        3. 关于节约用水的议论文作文字

       

        4. 蔬菜栽培的问题及对策 农业科技论文

       

        5. 农业建设发展学年论文


施工案例

在线
客服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9:00-24:00

选择下列服务马上在线沟通:

客服
热线

13552373845
7*24小时客服服务热线

关注
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