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北京俊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官网!
全国咨询热线:13701133126
当前位置:主页>

蓄水沟下水道运输(蓄水沟下水道运输方案)

时间:2023-05-14

大家好!今天让俊星环保来大家介绍下关于蓄水沟下水道运输(蓄水沟下水道运输方案)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蓄水沟下水道运输(蓄水沟下水道运输方案)

文章目录列表:

  • 中国的下水道
  • 沟头防护工程
  • 如何疏通卫生间下水道?
  • 古人怎样解决城市积水问题?唐朝靠的是水沟吗?
  • 中国的下水道

      今年夏季,在一场场暴雨的洗礼下,武汉、杭州、北京相继变成了“水城”。由此,在中国长久以来被忽视的城市下水道,突然变成了人们目光的焦点。中国的城市下水道现状如何?它们在城市内涝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城市内涝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地理原因?面对内涝的威胁,今后的城市究竟应该何去何从?
      大雨后的街道一片积水,本应该在此时承担起排水重任的下水道,却发挥了完全相反的作用——积水回流,从管道口喷涌而出,溅起了半米多高的泥浆。这样的场景并不罕见,在中国的大中小城市中你都可能看到。摄影/范永松
      北京,年6月日。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也没有逃脱在大雨中水淹全城的命运,路面积水影响了车辆通行,造成全市大范围的交通拥堵。
      在中国,没有“下水道”只有“污水管网”
      雨噼噼啪啪地落在水泥地面上,激起一朵朵水花,马路边迅速汇集起一片积水,人行道上印着“污”字的井盖在雨水的冲洗下反倒比平日要干净几分。又是一场急雨。
      一阵电话铃打破了单调的雨声,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编辑:“我们想做一篇关于城市下水道的报道,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下水道’?你是说‘污水管网’吧?”
      “我是指排雨水的,和污水没什么关系吧。你知道今年下大雨许多城市都被水淹了”
      “那就是‘污水管网’。”我肯定地说,又带了几分戏谑,“严格地说,在中国,没有‘下水道’,只有‘污水管网’。”
      “下水道”这个词其实是日语舶来词,在汉语中本没有这种说法。“下水”二字表明在功能上它是用来收集和排放城市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大气降水和其他弃水的;而“道”字,则准确描述了以巴黎、东京为代表的“地下廊道式”城市排水设施。这样的排水廊道往往深埋在地面几十米以下,有着巨大的物理空间。例如巴黎的下水道是在地面米以下,宽逾5米;东京的下水道是在地面米以下,宏大之处不亚于一座宫殿。而我国城市中普遍采用的是“地下管网式”排水设施,在较浅的地下埋藏着口径多在一米左右的排水管,实在是当不起这个“道”字的。
      为什么我国会采用“地下管网式”排水设施呢?这要从上世纪年代说起。
      历史上,中国城市多采用明渠和暗沟相结合的排水系统,新中国刚成立时,这些排水沟渠大多因年久失修,淤塞严重,明沟和水塘更是垃圾堆积、污水四溢。不仅不能满足城市排水的需要,还造成了许多环境卫生问题。新中国的缔造者们在城市建设领域的经验是一片空白,于是一面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进行填沟修塘,一面积极学习建设城市排水系统的经验,而学习对象毫无疑问就是“苏联老大哥”了。北京、广州、沈阳、天津、武汉一批重点城市和新兴工业城市,在苏联专家手把手的指导下建设起了现代化排水工程,苏联的“地下管网式”排水设施被全盘复制到了中国。
      这样的排水管道,设计偏保守,小口径的排水管承载能力也有限,很难应对大流量的来水。苏联位于高寒地带,大部分地区降水较少(莫斯科的年平均降水量为毫米,列宁格勒为毫米),这个问题并不凸显,但在我国就大不一样了,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广大地区年降水量都在毫米以上,广州更是高达毫米。
      此外,我国的城市排水系统建设还存在着另外一个问题——“重污水,轻雨水”。留心观察一下身边,你会发现井盖上印着“污”字的远远多于印着“雨”字的,因为大部分城市没有专门的雨水管道,雨水管和污水管是混合在一起的。在科研方面,城市排水一直偏重于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而对城市排水管网领域关注不足,所以从事排水工作的人们,在提到城市排水时一般都会脱口而出“污水管网”四个字。所以在我看来,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是只有“污水管”而没有“下水道”的。
      在中国,想看到真正的“下水道”,就只有青岛德国人修筑的那部分了。十几年前祁红波曾在青岛做下水道修理工,用他的话说:“(在青岛)我真的相信路面一个城市,路下一个城市。我们做完工,就可以直接从下水道走回去,很快的。”后来他又在深圳做下水道修理工。同样是从一个渔村起步,深圳的城市建设要比青岛晚多年,但比较二者的下水道,祁红波认为:“深圳还要学习。”
      消失的湖泊——没有地方去,水自然会泛滥
      “其实从排水设施本身来看,‘管网式’并不比‘廊道式’差。只要设计合理,调度得当,它们都可以发挥出很好的排水作用。”国家城市给水排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工程师郑兴灿说,“关注城市排水问题,不能光盯着排水管道,许多问题不是出在管道上,而是出在城市本身。”
      在他看来,在城市的高速扩张中,不断被填埋挤占的湖泊河道和面积越来越大的硬化地面,比排水管网本身对城市内涝的影响要更大。
      武汉水务局的资料显示,上世纪年代初,武汉市主城区尚有湖泊个,水面面积平方公里,到现在中心城区湖泊数量仅为个,水面面积约平方公里,缩减了一半还多。本来可以被这些天然湖泊调蓄的降水,如今已经无处可去。
      “古人说:水满自溢。没有地方去,水自然会泛滥。”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吴庆洲表示,在他的著作《中国古代城市防洪研究》一书中,他把“蓄”列为古代城市防洪的重要方略之一,“调蓄系统乃是城市防洪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由城市水系的湖池河渠组成。在城外洪水困城,城内积水无法外排时,古城调蓄系统的蓄水能力对避免内涝之灾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6月日,我去武汉出差,虽然没有赶上6月日“到武汉去看海”的机会,但是一场大雨还是让我在武汉的主干道雄楚大道上,看到了一片汪洋的景象。路边竖立着的“前方渍水,车辆绕行”的指示牌,许多车辆拥堵在一起,不远处的涵洞下有一辆淹没了大半的大型混凝土搅拌机,据我目测当时的淹水高度已经接近2米。一位住在附近的老人对我说:“这里一下雨就会渍水,这几年政府已经投入了1亿多元来改造排水设施,是有些效果,但根治不了的。为什么?因为这里本来就该是湖!这段路是填了南湖造起来的。”一位细心的武汉网友也发现了同样的事实,他比较了不同时期的武汉地图,指出淹水处大多地势低洼——那些地方原本也都是湖。
      普通人都一清二楚的道理,城市的管理者们难道会不知道吗?我想,所有人都是明白的,但是面对着越来越紧缺的城市土地资源和不断上涨的地价,在一辆辆推土机向湖泊中倾倒渣土时,许多人都选择了沉默。失去了天然湖泊蓄水优势的武汉,只有在一次次的大雨中,咬牙咽下“内涝”这枚大自然回报的苦果。
      武汉湖泊的命运,只是中国众多城市湖泊河道命运的一个真实缩影。无锡城在新中国成立后填塞大小水塘近个,面积公顷,填塞旧城区河道条,长.4公里,使无锡从罕有洪涝灾害,变为一到雨季就要警惕内涝威胁;苏州城的河道从宋代的公里,变成现在的公里;温州城曾有的多公里河道,到现在已完全填完就连被视作城市排水典范的赣州城,原有的百口水塘到现在即将消失殆尽,曾经的护城河业已被填平,只留下人工排水渠“福寿沟”在雨洪面前独立支撑,不知道这座号称年不涝的城市,在下一个十年、百年是否还能继续自己的不涝传奇。(

    参考资料:《中国国家地理》年第9期 撰文&#;晓慧 摄影&#;孟庆然 等

    沟头防护工程

    一、标准条款

    1 总则

    1.1 沟头防护工程应在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全面规划、综合治理中,与谷坊、淤地坝等沟壑治理措施互相配合,形成防护体系,以取得综合控制沟壑发展的效果。

    1.2 修建沟头防护工程的重点位置应为:沟头以上坡面有回流集中,易引起沟头前进和扩张的地方。

    1.3 沟头防护工程的主要任务应为:阻止坡面暴雨径流由沟头进入沟道,阻止沟头前进,保护地面不被沟壑割切破坏。

    1.4 当坡面来水不仅集中于沟头,同时在沟边另有多处径流分散进入沟道时,应在修建沟头防护工程的同时,围绕沟边,全面地修建沟边埂,阻止坡面径流进入沟道。

    1.5 沟头防护工程的防御标准为年一遇3~6h最大暴雨。可根据各地不同降雨情况,分别采取当地最易产生严重水土流失的短历时,高强度暴雨。

    1.6 当沟头以上集水区面积较大(hm2以上)时,应布设相应的治坡措施与小型蓄水工程,以减少地表径流汇集到沟头。

    2 布局

    2.1 蓄水型沟头防护工程

    2.1.1 围埂式,在沟头以上3~5m处,围绕沟头修筑土埂,拦蓄上部来水,阻止径流进入沟道。

    2.1.2 围埂蓄水池式。当沟头以上来水量单靠围埂不能全部拦蓄时,在围埂以上靠近低洼处,修建蓄水池,拦蓄部分坡面来水,配合围埂,共同防止径流进入沟道。

    2.2 排水型沟头防护工程

    2.2.1 跌水式。当沟头陡崖(或陡坡)高差较小时,用浆砌块石修成跌水,下设消能设备,水流通过跌水安全进入沟道。

    2.2.2 悬臂式。当沟头陡崖高差较大时,用塑料管或陶管悬臂置于土质沟头陡坎之上,将来水跳泄下沟,沟底设消能设施。

    3 设计

    3.1 蓄水型沟头防护工程设计3.1.1 来水量可按公式(4-1)计算: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系列标准宣贯教材

    式中:W———来水量,m3;

    F———沟头以上集水面积,hm2;

    R———年一遇3~6h最大降雨量,mm;

    K———径流系数。

    3.1.2 围埂断面与位置

    3.1.2.1 围埂应为土质梯形断面,埂高0.8~1.0m,顶宽0.4~0.5m,内外坡比各约1∶1。

    3.1.2.2 围埂位置应根据沟头深度确定,一般沟头深m以内的,围埂位置距沟头3~5m。

    3.1.3 围埂蓄水量可按公式(4-2)进行计算: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系列标准宣贯教材

    式中:V———围埂蓄水量,m3;

    L———围埂长度,m;

    B———回水长度,m;

    H———埂内蓄水深,m;

    i———地面比降,%。

    3.1.4 沟头围埂蓄水量示意图,见图4-1。

    图4-1 沟头围埂蓄水量示意图

    3.1.5 当来水量大于蓄水量时,应在围埂上游附近建修蓄水池,蓄水池位置应距沟头m以上。如地形条件允许,也可在第一道围埂上游加修第二道乃至第三道围埂。

    3.2 排水型沟头防护工程设计

    3.2.1 设计流量可按公式(4-3)进行计算: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系列标准宣贯教材

    式中:Q———设计流量,m3/s;

    I———年一遇1h最大降雨强度,mm/h;

    F———沟头以上集水面积,hm2;

    K———径流系数。

    3.2.2 跌水式沟头防护建筑物,应由进水口(按宽顶堰设计)陡坡(或多级跌水)、消力池、出口海漫等组成。其设计技术要求可按规范中.2执行。

    3.2.3 悬臂式沟头防护建筑物,主要用于沟头为垂直陡壁、高3~5m情况下,应由引水渠、挑流槽、支架及消能设施组成。

    4 施工

    4.1 蓄水型沟头防护工程施工

    4.1.1 围埂式沟头防护

    4.1.1.1 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围堰(一道或几道)位置走向,作好定线。

    4.1.1.2 应沿埂线上下两侧各宽0.8m左右,清除地面杂草、树根、石砾等。

    4.1.1.3 应开沟取土筑埂,分层夯实。埂体干密度为1.4~1.5t/m3。沟中每5~m修一小土垱,防止水流集中。

    4.1.2 围埂蓄水池式沟头防护

    4.1.2.1 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蓄水池的位置、形式、尺寸,进行开挖。

    4.1.2.2 施工技术应按GB/T.4中有关要求执行。

    4.2 排水型沟头防护工程施工

    4.2.1 跌水型沟头防护按第三节淤地坝中4.2.2规定执行

    4.2.2 悬臂型沟头防护

    4.2.2.1 应按设计备好管材及各种建筑材料。

    4.2.2.2 跳流槽应置于沟头上地面处,先挖开地面,深0.3~0.4m,长宽各约1.0m,埋水泥板,将挑流槽固定在板上,再用土压实,并用数根木桩铆固在土中,保证其牢固。

    4.2.2.3 水泥桩等下部扎根处,应铺设浆砌料石,石上开孔,将桩下部插于孔中,加以固定。扎根处应保证不因雨水冲蚀而摇动。

    4.2.2.4 浆砌块石应作好清基。座底0.m×0.8m~1.0m×1.0m,逐层向上缩小。

    4.2.2.5 消能设备(筐内装石或铅丝笼装石)应先向下挖深0.8~1.0m,然后放进筐石。

    4.2.2.6 消能设施应与沟道内植物和谷坊设施结合利用,不应产生破坏。

    5 管理

    5.1 汛前应检查维修,保证安全度汛;汛后和每次较大暴雨后,派专人到沟头防护工程巡视。发现损毁,及时补修。

    5.2 围埂后的蓄水沟及其上游的蓄水池,如有泥沙淤积,应及时清除,以保持其蓄水量。

    5.3 围埂顶部、边坡种植保土和固土性能强的灌木或草类,并禁止人畜破坏。

    二、理解与实施

    沟头防护是指为防止径流冲刷引起沟头前进和坡面蚕蚀而采取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本部分规定了为制止沟头前进而采取的沟头防护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的技术要求。

    (1)随着建筑材料的发展和实际应用中的安装、运输、性价比等要求,沟头防护工程部分,将旧标准中“4.2.2悬臂式。当沟头陡崖高差较大时,用木质水槽(或陶瓷管、混凝土管)悬臂置于土质沟头陡坎之上,将来水挑泄下沟,沟底设消能设施”改为“4.2.2悬臂式。当沟头陡崖高差较大时,用塑料管或陶管悬臂置于土质沟头陡坎之上,将来水挑泄下沟,沟底设消能设施”。将旧标准中“6.2.2.1用木料做挑流槽和支架时,木料应做防腐处理”改为“6.2.2.1应按设计备好管材及各种建筑材料”。将旧标准中“6.2.2.3木料支架下部扎根处,应浆砌料石,石上开孔,将木料下部插于孔中,固定。扎根处应保证不因雨水冲蚀而摇动”改为“6.2.2.3水泥桩等下部扎根处,应铺设浆砌料石,石上开孔,将桩下部插于孔中,加以固定。扎根处应保证不因雨水冲蚀而摇动”。

    (2)随着工程措施间相互配套,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互结合的发展要求,新标准GB/T.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沟头防护工程部分中增加了“6.2.2.6消能设施应与沟道内植物和谷坊设施结合利用,不应产生破坏”。

    (3)根据雨量、集水面积大小和地形情况,采取的沟头防护工程措施主要分两类,即蓄水型防护工程和排水型防护工程。一般情况下,均应采用蓄水型防护工程,把水土尽可能拦蓄起来加以利用;多余水量采取排水型工程。

    (4)蓄水型沟头防护工程设计应注意,一是适当确定工程与沟边的距离,以蓄水渗透不致造成崩塌及陷穴为原则,除沟埂外,涝池等蓄水较多的工程应远于沟深两倍的距离,并进行防渗处理;二是确定蓄水容积、规格尺寸和数量,要根据沟头以上流域面积、一次最大雨量及当地径流系数,算出沟头以上径流总量,使蓄水容积总量与径流总量相平衡。排水型沟头防护工程由于水流速度较快,特别是出口处,要用质量较高的材料;设计跌水型的水头落差一般不宜超过3m,悬臂型工程下部水流冲力较大,沟底要堆放足够的礓石或料石消能,以防冲刷。

    (5)围埂式沟头防护工程在施工中,由于沟道两侧不是水平面,蓄水沟不能连续开挖,一般每隔5m左右留0.5~0.8m的挡水埂,防止径流集中,造成冲刷。

    (6)沟头防护处于最上游,因此每次降雨后都要进行检查,有损失的地段必须立即修复,否则将对沟道的其他防护工程造成威胁;工程内淤积的泥沙要及时清除,沟头周边的林草植被要尽力保护。

    三、示例

    沟头防护的形式有多种,示例一根据工程自然概况考虑了5种沟头防护工程的方式,并进行了比较,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既经济又实用的方案来进行沟头防护;示例二根据当地丰富的原材料———柳条和草皮来修建沟头防护工程,并且采用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式来治沟。

    示例一:蓄水竖井陡坡排水式沟头防护工程

    1.工程地自然概况

    该工程面积hm2,地处黄土丘陵阶地区,土壤为粉沙性黄土疏松多孔,湿陷性强。由于径流不断的冲刷侵蚀,沟道向长、深、宽发展,规模愈来愈大,目前,已发展成为长m,宽m,深m的冲沟。沟坡呈上陡下缓的地形特点,由于黄土的直立性强,上部几乎为悬崖峭壁,下部坡脚处较缓,坡比大约为1∶1.5~1∶3.3。沟边分布着犬牙相错的沟头,由于溯源起侵蚀的作用,沟头向村庄内延伸。

    2.布局

    方案一,沟埂式:在沟头以上坡面上修筑与沟边大致平行的若干道封沟埂,同时在距封沟埂上方1.0~1.5m处开挖与封沟埂大致平行的蓄水沟,拦截与蓄存汇集而来的地表径流。该方案适用于沟头以上坡面汇水面积较小,来水量不大的情况。现已测算出沟头以上汇水面积hm2,因此汇水面积偏大,来水量多,该方案不可取。

    方案二,围埂蓄水池式:在沟头以上坡面与沟边大致平行开沟筑埂,并在较平缓低洼地段,开挖蓄水池群,各个蓄水池互相连通,组成连环池。该方案适于汇水面积较大,来水量较多,且有合适开挖蓄水池的地段。该村人口活动密集,沟边又临近学校和舞台,不宜修建更多更大的蓄水池。故该方案不可取。

    方案三,悬臂排水式:在沟头上方水流集中的跌水边缘,用木板、石板或混凝土板等作成槽状,使水流通过水槽直接下泄到沟底,不让水流冲刷跌水臂,沟底设消能措施。该方案适用于跌差不大的沟道,否则必须做很坚固的消力池,建筑物的造价高,不经济。而该沟跌差约m,水流跌落能量较大,故不可取。

    方案四,陡坡排水式:原工程就是这种形式。由于当地土壤为粉沙性黄土,疏松多孔,易入渗,湿陷性强,沟岸又太陡,导致陡坡渠道地基不稳定,易被洪水冲沟而损坏。原工程两次失败的原因就在于此,另外,若考虑按1∶1削坡处理,将削去沟边以上约m的距离,损失土地面积较多,沟边又濒临舞台和学校,威胁其安全,故不可取。

    方案五,蓄水竖井陡坡排水式:依据沟岸上陡下缓的地形特点,在沟边适当距离处,垂直向下打一竖井,竖井深与陡坎大致同深,基部设消力井消能。在沟岸下部较缓那一段,依具体地形修建不同比例的陡坡排水沟渠,下设消力池消能。同时,对原有的蓄水池塘进行清淤加固,并在蓄水池塘与排水设施之间修建排水暗涵,将蓄水池容纳不下的多余径流引排到排水设施。

    这样,采用蓄排结合的形式,蓄排设施相辅相成,共同抵御洪水危害。蓄水池滞蓄部分洪水,一方面减轻了排水设施的排洪负担,另一方面为有控制地泄洪做准备。采用竖井与陡坡相连接的排水形式,既克服了因土壤疏松多孔,湿陷性强,易被洪水冲沟损坏的弊端,又利用二级消能,分散了水流总能量,增强了工程安全稳定性。同时,减少了削坡带来的面积损失。且这种形式简单明了,易于施工,造价低廉,是一种经济实用的沟头防护工程。

    通过以上5种方案的比较论证,最终确定蓄水竖井陡坡排水式沟头防护工程为最优方案。

    3.设计

    方案五蓄水竖井陡坡排水式沟头防护工程由蓄水和排水两部分组成。蓄水部分采用原有蓄水池塘,它的主要作用是先将沟头以上坡面村庄分散的地表径流汇集起来,为有控制地排入沟底做好准备。排水是该工程的主体部分。它由进口段、排水段和出口段三部分组成(图4-2)。

    图4-2 沟头防护工程排水部分(单位:cm)

    (1)进口段。进口段由进水暗涵和检查井组成。进水暗涵是蓄水池和排水段的连接建筑物,一端连接蓄水池出口,另一端伸入竖井内。检查井是布设在进水暗涵靠近排水段处,它起到调整两端接口的高差和转变方向的作用,同时设有拦污栅,起到拦污淤泥的作用。

    (2)排水段。排水段从上到下依次由竖井、隧洞、陡坡组成。竖井和陡坡是跌水建筑物。隧洞是竖井与陡坡的连接建筑物,一端连接竖井底部的消力井,另一端与陡坡始端相连。

    (3)出口段。出口段由消力池和海漫组成。消力池对陡坡下来的高速水流进行消能整理。海漫对水流的进一步消能,同时对沟底起到防冲作用。

    该工程特点是:①蓄排结合。常见的沟头防护工程,要么是单纯蓄水式,要么是单纯的排水式。该工程具有蓄排结合的特点。②竖井与陡坡连接。常见的排水式沟头防护工程,要么是单纯悬臂式,要么是单纯陡坡式。该工程利用沟岸上陡下缓的地形特点,采用竖井与陡坡相连接。③该工程作为沟头防护工程,不仅对制止沟头前进起作用,而且是村庄防洪系统的组成部分。④该工程适合于土壤疏松多孔,湿陷性强且沟壑较深沟坡上部陡峻的黄土区域侵蚀沟沟头,这种形式具有在该区域推广的特点。

    4.施工

    工程依据沟岸上陡下缓的地形特点,在沟边适当距离处,垂直向下打一竖井,竖井深与陡坎大致同深,基部设消力井消能。在沟岸下部较缓那一段,依具体地形修建不同比例的陡坡排水沟渠,下设消力池消能。同时,对原有的蓄水池塘进行清淤加固,并在蓄水池塘与排水设施之间修建排水暗涵,将蓄水池容纳不下的多余径流引排到排水设施。该工程具有蓄排结合的特点,具体蓄、排水设计施工可参考规范。

    5.管理

    该工程不仅是治沟工程,而且是村庄防洪系统的组成部分,因此汛前应检查维修,保证安全度汛;汛后和每次较大暴雨后,应派专人到沟头防护工程巡视,发现损毁,及时补修。

    示例二:草堡砌护柳桩编跌水防治沟头侵蚀

    1.工程地自然概况

    该工程地处小兴安岭余脉与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面积km2,海拔~m,气候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2℃,主要土壤是黑土和草甸黑土。地势丘陵起伏,漫川漫岗,一般地面坡度3°~5°,坡长~m,汇流面积大,表土疏松,底土粘重,春季融雪期产生冻土隔层,夏秋暴雨多、强度大、侵蚀沟发展很快。

    2.布局

    采取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沟道防治。其具体布设是上部修土柳跌水沟头防护工程,沟底修土柳谷坊,沟岸削坡插柳栽杨种答条,做到植物封沟。对宽浅式的稳定沟,主要采用植物措施,乔灌草结合,实行植物封沟。根据当地多年的实践,沟头防护采取柳桩编篱跌水或陡坡治理黑土侵蚀区的侵蚀沟头效果较好。一是由于沟头是可以排水的,克服了蓄水式沟头防护清淤维修费工的缺点;二是黑土区盛产柳条,年产年用,可就地取材,比较经济;三是柳条成活率高,且又茂盛,可形成植物封沟,使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

    谷坊是在沟道中修建的小坝,以拦泥缓流,减少沟道比降,稳定沟床,防止沟底下切和沟壑扩展的一项工程措施,它可为植物在沟床中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根据黑土丘陵区盛产柳条的特点,以修压柳谷坊为宜。

    3.设计和施工

    该地盛产柳条和草皮,对排水型的沟头防护工程多采用柳桩编篱跌水、草皮切成草坐子镶护的工程形式。其具体做法是:

    (1)挖基。为使防护工程建在原状土地基上,自沟掌跌坎底部向上游逐段开挖成高0.5~0.6m、水平台2.0m左右的台阶,直至沟掌跌坎顶部的地面。开挖排水渠槽的宽度视集水面积而定,一般在集水面积4~5hm2、沟头跌坎高2.0m以下的情况下,渠底宽1.0~2.0m,两侧边坡1∶1左右。

    (2)打桩编篱。在每个台阶的坎底挖宽0.7m、深0.3~0.m的基槽,以便打桩编篱作跌水护坎和铺设柳梢捆消力坑。柳桩采用柳树上砍下的新桩,长1.0~1.2m、径粗5~8cm,大头向下,用斧头砍尖,上端用锯截平,紧靠跌坎每隔0.3~0.4m将桩依次打于坎下,埋设牢固,然后用鲜活柳树枝梢自下而上桩间编篱。为使编篱密实,每编一层柳梢枝条,用木槌将柳条向下打紧。在编篱过程中,把编篱与土坎之间的间隙用厩肥填实,以便柳条生根发芽成活。编篱高度与桩顶齐平。桩篱顶部基本上与上部平台等高,唯中心桩约低于边桩5cm左右使桩篱的过水断面呈中间略低的弧形,以便水流集中,减少对侧墙的冲刷。为了提高编篱过水的抗冲能力,有的地方在桩篱顶用铁丝缠绕加固。

    (3)铺设消力梢捆。编篱完成后,即可在已挖成的基槽内铺设消力梢捆。梢捆采用新砍下来的活柳枝梢,捆成粗约cm的圆捆。铺设时,先在基底部铺厚2~3cm的厩肥,然后紧靠桩篱铺第一个梢捆,用铁棍或木杠将梢捆与桩篱挤紧并在每个捆扎处(约隔1m)钉入一个长0.9~1.0m的木桩,使基固定第二个梢捆用类似的办法挤压、固定于基坑内,梢捆底部铺填一层厩肥,是为便于部分柳条生根发芽成活,使之形成有柳丛生长的消力坑。桩篱和消力坑中的梢捆,均需嵌入两侧岸坡0.5~1.0m。

    (4)铺设草堡,修筑导流埂。完成桩篱和消力坑铺设后,清除流水渠内的弃土,在渠内平台及两侧的边坡上铺砌草垫。草坐要挖取生长茂密的带土草皮,切成块状,以便铺砌并利于成活,尽快覆被流水渠槽。沟沿上部,利用开挖渠槽的弃土,在沟头防护工程两侧修筑高0.7m、顶宽0.3m的挡水埂和导流埂,使坡面径流沿渠槽排泄。

    4.管理

    这种沟头防护工程形式,适用于集水面积不大(4~5hm2)、沟头坎高小于2.0m的侵蚀沟头。柳、草成活后,形成活体植物防护工程,可有效地防止沟头侵蚀。这些工程在蓄水、拦泥、拦洪、减沙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效益,在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开展多种经营,建设沟塘经济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王玉生,吴矿山等..一种经济实用的沟头防护工程.水土保持研究,(3):~.

    张春山,刘志文等..拜泉县侵蚀沟防治措施.东北水利水电(1):~.

    如何疏通卫生间下水道?

    1.当它出现堵塞时,可以自己在家先通一通试试看。先买一根2米的管道疏通器,将它的头部进行弯曲,然后一边放水,一边将疏通器伸入管道,边摇边动,反复几次能好,同时今后应每隔一星期进行疏通一次。也可以先用人工的方法,不要倒水,把水池围住,防止水飞溅。当然其他东西得放好。还有就是得保证短时间内疏通,不然气味很大。
    2.如果下水道里都是水的话,那需要先将皮塞子用力往下压,然后用力一提,这样它就会形成一定的压力及抽力,可以将水管中堵塞的杂物冲开;但是如果塞得太死,恐怕只有蛇形管才行,也可以用上面提到的铁丝,不过这个既贵又不好弄,好找人来疏通,另外还有一种叫做管道疏通剂的东西,超市有卖,也可以试试。

    古人怎样解决城市积水问题?唐朝靠的是水沟吗?

    我国位于亚洲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我国的气候有着典型的季风气候特征,即夏季高温多雨。

    夏季的到来,除了意味着“酷热”这个敌人已经抵达战场外,也代表着“雨季”的来临。

    对于生活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小伙伴而言,下暴雨是相当频繁的事情,有时候,白天还是艳阳高照,酷热难挡,到了夜晚的时候,窗外就变成了电闪雷鸣,大雨倾盆的景象。

    暴雨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一系列困扰,出行不便自不必说,洪涝灾害和城市内涝现象才是最让人头疼的问题。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古人又有哪些应对措施呢?

    今天,咱们便以唐朝和罗马帝国两个封建时期的超级大国为例,谈谈古人在夏季水灾面前都有哪些预防措施。

    【我国气候分布图】

    一、唐朝长安排水工程的特点:借助地势修建排水渠将积水导向低洼处,然后再挖蓄水池积蓄流水

    显庆元年(公元年)春三月癸亥,唐高宗李治御制大慈恩寺碑文,并差礼部尚书许敬宗遣使送碑文给唐三藏法师。

    夏四月八日,碑文制作好后,许敬宗便领着工匠带上碑文给玄奘大师交货去了。

    皇帝御赐碑文,这在封建社会是莫大的荣誉,玄奘大师为了体现出自己对君王的感激和重视之意,便亲率慈恩寺徒众和京城中的僧尼到芳林门迎接碑文。

    玄奘大师一行人,手里持着供佛的各营幢盖、宝帐、幡华,朝廷也派出太常九部乐,长安、万年二县的乐工在一旁演奏音乐,为交接仪式增添彩头。

    这派头为碑文交接造够了声势,以至于长安城内的百姓就没有不知道这件事的,可随着交接碑文的日期越来越近,却发生了一件令双方都始料不及、异常尴尬的事情:长安城内突然下了一场大雨,道路变得泥泞不堪,送碑文的队伍难以前行,只得把交接日期延后了八天。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至七日冥集城西安福门街,其夜雨,八日路不堪行,敕遣且停。”

    这件意外事件至少反应出了三件事情:一是长安城夏季多暴雨,并且严重到影响居民正常生活的程度;二是长安城的排水系统不够完善;三是当时长安城的街道还未完全实现砖石化,仍有一部分是泥土路。

    【注:唐长安城除了个别区域铺了沙石,大部分地方还是泥土路。后来为了方便宰相和官吏出行,唐朝还专门在长安城内街道正中铺了一条“沙道”。】

    当然,这种连续下几天大雨的情况,也不是每年都会发生,正常年份里,长安城的排水系统还是值得信赖的。

    隋唐长安城,是宇文恺在吸收汉魏都城建设经验基础上,“ 创制规模”,历时九个月在汉长安城在东南龙首原营建的一座新长安城。

    《管子 ·乘马》 说: “凡立国都 , 非于大山之下 , 必于广川之上 , 高勿近旱而水用足 , 下勿近水而沟防省 。”

    宇文恺在长安城的选址、设计方面,也遵循了管子的思想:建立国都,即便不选在大山之下,也一定要在靠近河的地方。远离水源会导致城市居民用水困难,而太过于靠近水源,又容易引发洪涝问题。所以,一定要把握好分寸。

    无论从哪种角度来讲,宇文恺身上的担子,都不可谓不重。

    【宇文恺,仅供参考】

    长安城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它北临黄土高原,南临秦岭,是渭、泾、沣、涝、潏、滈、浐、灞八河交汇之处,渭、泾两河交汇还形成了一道地理奇观——泾渭分明。

    【泾渭分明】

    长安这种山环水抱、平原开阔、土壤肥沃的地理环境,很适合作为一个大一统帝国的首都,因为它兼顾了长安作为都城在粮食种植、政治中心、军事防御、交通出行和运输等方面的硬性需求。

    宇文恺在规划长安城时,依据地势,采取了东南高、西北低的建筑布局,这样一来,雨水便会顺着地势往地处流去,间接性降低了出现城市水涝的可能性。

    长安城的道路也是采取中间高两边低的结构,在道路两旁都修建有专门的排水沟,这些水沟通常深3.6米,宽1米左右,水沟底部和沟壁通常砌着砖石,好提升它的使用寿命。

    唐代的城市排水设施分作三个板块,纵横交错的排水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唐代排水沟】

    夏季涨水的时候,第一道被触发的防洪措施是蓄水池,如果水流过大,蓄水池不管用了,便会通过排水沟流到护城河中,最后再被导引至渭河内。

    二、古罗马黑科技:一个过了年依旧还在使用的下水道

    古罗马的给排水系统历来为人称道,被誉为古代历史最辉煌的奇迹之一。

    既然被冠以“奇迹”之名,那它究竟有什么出彩的地方呢?

    答:在今天的意大利首都罗马城地下米处,有一条修建于年前的维戈尔输水道,直到今天还在使用。

    【入口阶梯】

    传说,罗马城是古希腊神话中的美神阿佛洛狄忒的儿子埃尼阿斯的后代,孪生兄弟罗慕洛和勒莫所建。

    罗马城地处地中海中部,位于台伯河下 游的丘陵平原上,素有“ 七丘之城 ”之称。罗马帝国初年,帝国皇帝将罗马划分为十四个区,开始了大规模的扩建工程,旨在打造一座“永恒之城”。

    罗马城以罗马广场为中心向外呈环形辐射,罗马街道上的道路宽4到6米,中间是车道,两旁是人行道,道路用沙石、砾石铺成。

    在道路底下,便是十三条排水通道了。

    古罗马城周围有很多山丘,这导致罗马城附近时常面临着积水泛滥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罗马城市设计师没少掉头发。

    在路面上,罗马城也是采取依靠修建倾斜路面、排水沟的方式来排水,而在地底下,罗马人的下水道堪称“黑科技”,因为古罗马的排水道有些“ 大到可以使载满稻草的四轮马车通过”。

    古罗马的下水道分为家庭下水道和公共下水道两种,居民需要交纳费用让自家下水道和公共下水道联通,这样一来,家庭污水、雨水便会通过水道排走。

    古罗马人极为看重对下水道的维护,他们规定平时会有专门的“水务理事”负责监督巡查是否有人破坏下水道,如果要修建、改建下水道,还必须经过具备相应事务管理权限的大法官的批准。

    【古罗马输水排水体系】

    古罗马和唐王朝都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两国的人民用自己的智慧迎接大自然的挑战,从而为自己营造出更舒适的生活环境。

    不过,由于罗马帝国和唐朝所处的地理环境、文化的差异,古罗马排水系统和唐王朝在长安实行的排水方法,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各有偏重。

    以上就是俊星环保对于蓄水沟下水道运输(蓄水沟下水道运输方案)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蓄水沟下水道运输(蓄水沟下水道运输方案)的问题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