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华第一龙 原文
3.某工业废水处理工程中,设有粗格栅、细格栅、调节池、
氧化沟工艺的工艺流程
如图所示:氧化沟工艺处理污水的简易技术。在反应原理上一般采用延时曝气,保持进出水连续,不用初沉池,在沟中所产生的微生物在污泥中得到稳定的存活生长,并在污水曝气净化中发生反应,大大简化了处理步骤。氧化池一般承狭长的首尾相连的环形沟渠形状,曝气装置多采用表面曝气器。
污水进入氧化沟和活性污泥充分混合,再通过曝气装置特定的定位作用进而产生曝气推动,使得污水与污泥在闭合渠道内成悬浮状态做不停的循环,污泥在循环中进一步与污水充分混合,其中微生物与有机物充分反应,然后混着污泥的污水进入二沉池,进行固液分离,使污水得到净化。
扩展资料
氧化沟工艺的技术与活性污泥法去除有机物有相似之处,但也有自身的独特工艺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氧化沟可以将污水与污泥充分混合和并且推流。在一个长期的阶段内呈现完全污水与污泥充分混合的特征,而在短期呈现推流循环的特征,氧化沟这种首尾相接的封闭环形反应器中的水流特征有利于提高氧化能力与反应时间,实现充分反应。
二是氧化沟在溶解氧浓度梯度上区分明显。由于曝气设备的定位分区以及氧化沟的结构,使沟内沿水流方向存在明显的溶解氧浓度梯度,使氧化沟内兼顾好氧区和缺氧区两个区域,并能够呈现出好氧区和缺氧区的交替变化的特点。
在缺氧区可以在污泥中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将硝态氮还原为氮气,在好氧区中可以进行有机物去除、硝化作用、聚磷菌吸磷等多项反应,从而实现了脱氮除磷。
三是氧化沟同时具备高能区和低能区两个能量区。在装置曝气设备附近处呈现高能区,有利于氧与液体的充分混合以及氧气的充分移动。同时,在高能区域低能区的交替与差异过程中,在环流的低能区,增加了污泥絮凝的机会,使污泥更好的呈现出悬浮状态。
四是曝气和推流相互混合与分离。在不断的混合分离再混合的过程中,提高了氧化沟的污水与污泥混合的效率,加速了细菌与有机物的结合反应速度,氧化池的运行更为灵活。
解决了曝气设备很难同时满足曝气量控制和推流速度大小要求的矛盾,进而大大增加了脱氮除磷效果,提高了氧化沟的处理性能。
百度百科-氧化沟工艺
中华第一龙 原文
俗话说中国文化有“上下五千年”,但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文化,却不仅仅只有五千年。“中华第一龙”就有着年的历史,见证了中华民族为龙的子孙的事实。
话说中华第一龙的出土,要追溯到年濮阳市为解决工业和城市居民用水,在濮阳县城西南处修建了一座引黄供水调节池,施工中发现一处早期仰韶文化遗址。遗址南边,是五代后梁修筑的濮阳古城墙。经国家文物考古工作者进行科学发掘,在仰韶文化第四层下出土了四组用蚌壳摆彻的龙虎等动物图案。
年在位于河南省濮阳县城西水坡仰韶文化址发现”中华第一龙”。在一个墓室中部的壮年男性骨架的左右两侧,有用蚌壳精心摆塑的龙虎图案,龙图案身长1.米,高0.米,昂首、弓身、长尾,前爪扒、后爪蹬,状腾飞。虎图案身长1.米,高0.米。虎头微低,圜目圆睁,张口露齿,虎尾下摆,四肢交替,如行走状,形下山之锰虎。墓主人的两侧用蚌壳精心摆塑的龙虎图案,被考古学者验定为“中华第一龙”。
年正值农历龙年,这一重大考古发现立即轰动了学术界和新闻界,并引起海外的广泛关注。年是农历“虎年”,画家李燕在首都报纸著文指出“中国的龙文化是相当丰沛的,‘中华第一龙’就出自我们的老祖宗黄帝之孙——颛顼的老家濮
“中华第一龙”是仰韶时期(中国传说时代,该时期的代表人物是“三皇五帝”)墓葬的随葬品,与之同时出土的,还有虎。龙和虎都是用蚌壳摆塑而成的,其墓的主人则是一具1.米的、躺在龙虎之间的森森白骨。更扑朔迷离的是黄帝“乘龙升天”这一中国最古老的传说,被在该墓葬所出土的“乘龙升天”蚌壳摆塑所证实———“乘龙升天”是传说,却系历史的真实反映。
西水坡遗址,位于濮阳老城西南隅。年5月,在开挖引黄供水调节地工程中发现, 遗址的西、南两面是始建于五代后梁时的雄伟古城墙。依法报经文化部批准后,于同年6 月开始科学发掘。该遗址的文化层,自上而下是宋、五代、唐、晋、汉以及黄河淤积层,东 周、商文化层、龙山文化层和仰韶文化层。仰韶文化层又可分为上、中、下三层。西水坡遗 址发掘清理了众多遗迹,像灰坑、窖穴、房基、窑址、沟、成人墓葬、儿童瓮棺葬、东周阵 亡士卒排葬坑,以及大量的陶、骨、石、蚌器等遗物,还有丰富的动物遗骸。更重要的是发 现了四组蚌图和成批的蚌壳、螺壳堆积。
中国是龙的故乡, 在龙的身上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历史,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大统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中国最早的龙形象是在河南省濮阳市西水坡遗址考古发掘出土的。
年为解决化工工业和城市居民用水,濮阳市在老城西南隅的西水坡修一座引黄供水调节池,在配合施工的考古调查中,于调节池的西南部发现一处内涵非常丰富的仰韶文化聚落遗址。经申报国家文物局批准后,从当年6月起,濮阳市的文物考古工作者对该遗址进行了科学发掘,收获很大。最重要、最有意义的是在仰韶文化第四层下清理出四组用蚌壳摆砌的龙虎等图案,简称蚌图,以B1、B2、B3、B4表示之。B1为墓葬,编号M。8月日在号探方中发现(以下探方用T表示),墓主人为一老年男性,头南足北,身长1.米。在其两侧分别为蚌壳龙虎图案。龙虎相背,龙在东侧,长1.米;虎在西侧, 长1.米, 皆头北尾南,墓主人、中足北还有一蚌壳堆;B2在B1南米处,9月日在T中发现,其内容有龙、虎、鹿、石斧等,虎在西,鹿在东,头皆向北,相向而立。龙在虎南,张嘴伸舌,可见上下牙齿,嘴南有近圆形蚌堆。龙身迭压在虎身之下。龙头之东有像蜘蛛的图案,再向东放置一石斧。B2南北通长2.1米,东西通宽1.米;B3在B2南边米处,月日在T中发现。内容为一只奔虎,头西尾东,背南足北作跷尾奔跑状。与虎背对背为一龙,头东尾西,昂首作腾飞状, 龙背骑一人;B4在B3西南,因被两个晚期灰坑打破已辨不清形象。
三组蚌图,造形独特、规模宏大、内涵丰富,在仰韵文化考古史上是首次发现,专家们一致认为,蚌龙在考古断代上属仰韵文化早期的遗迹无误,在形态上是北京故宫里各种龙的正宗祖先。随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实验室对该遗迹的蚌壳标本作碳十四测定,年代为距今年,误差不超过年(经树轮校正),专家们遂誉称蚌龙为“中华第一龙”。“中华第一龙”轰动了海内外。国内外许多学科的专家学者对它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西水坡蚌龙作为龙文化的源头,其深刻的内涵正在被揭示,而蚌龙本身的现实意义已超出了学术研究本身。
年月,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河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濮阳市人民政府联合在濮阳召开了“龙文化与中华民族”学术讨论会,来自各地的专家学者参加盛会,会议取得了一大批研究成果。闭幕式上,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正式命名濮阳为“龙乡”,并由常务副会长冯征将镌刻有“龙乡”二字的铜牌颁发给濮阳市。
年5月至年9月,文物部门配合引黄调节池工程队,在濮阳县城西南隅西水坡,发掘出仰韶文化时期三组蚌砌龙虎图案。第一组号墓穴中有一男性骨架,身长1.米 ,仰卧,头南足北。其右由蚌壳摆塑一龙,头北面东,昂首弓背,前爪扒,后腿蹬,尾作摆动状,似遨游苍海。其左由蚌壳摆塑一虎,头北面西,二目圆睁,张口龇牙,如猛虎下山。此图案与古天文学四象中东宫苍龙、西宫白虎相符。在此墓东、西、北三小龛内各葬一少年,其西龛人骨长1.米,似女性,年约十二岁,头有刃伤,系非常死亡,像殉葬者。
距号墓南米外第二组地穴中,有用蚌壳砌成龙、虎、鹿和蜘蛛图案,龙虎呈首尾南北相反的蝉联体,鹿则卧于虎背上,蜘蛛位于虎头部,在鹿与蜘蛛之间有一精制石斧。再南米处第三组是一条灰坑,呈东北至西南方向,内有人骑龙、人骑虎图案。这与传说“黄帝骑龙而升天”、“颛顼乘龙而至四海”相符。另外,飞禽、蚌堆和零星蚌壳散布其间,似日月银河繁星。其人乘龙虎腾空奔驰,非常形象生动,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另外,在三组蚌砌图案周围,还发掘出仰韶时期房基和大量墓葬、器皿及圆雕石刻人像残块,内含十分丰富。
龙的传说很久,是古代人崇拜的由多种动物特征组成的图腾,几千年来,人们把它视为权势与威严的象征,雕于梁柱,塑于墙壁,绣成龙袍,成了真善美的统一体,故有“真龙天子”、“乘龙快婿”、“望子成龙”诸多称谓,体现了中国人的理想、愿望和追求。年,濮阳县西水坡出土的龙虎图案,目前在全国考古发现的龙图案中年代最早,据科学测定在距今±年前,故被专家誉为“中华第一龙”。此次重大发现,轰动了全国新闻界和史学界。年《人民画报》曾用种文版发行个国家。国内主要报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物报》、《文物》、《华夏考古》等都先后作了报道。
濮阳西水坡遗址的发现,对探索中国文明起源、龙的起源与研究中国古代史、美学史、宗教史、天文历法等都有重要意义。考古学家邹衡题词:“华夏文明,渊源有自,龙虎俱在,铁证如山”,对此作了高度评价。年月中旬,“龙文化与中华民族”学术研讨会在濮举办,在这次会议上,濮阳市被命名为“龙乡”,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把刻有“龙乡”二字的铜匾赠送给濮阳市。从此,“龙乡”就成了濮阳的代称。
中华第一龙——红山玉龙
红山文化玉龙的制造年代为新石器时代,材料为玉,高厘米,现收藏于内蒙古翁牛特旗博物馆。
红山文化玉龙此件玉龙的具体用途尚有待进一步探讨,不过龙体背正中有一小穿孔,经试验,若穿绳悬起,龙骨尾恰在同一水平线上,显然,孔的位置是经过精密计算的。考虑到玉龙形体硕大,且造型特殊,因而它不只是一般的饰件,而很可能是同我国原始宗教崇拜密切相关的礼制用具。
红山文化玉龙曾有“中华第一龙”的称誉,虽然此后我们又发现了更早的龙形的踪迹,但红山玉龙的典型意义仍不容置疑。中华民族向以“龙的传人”自居,龙的起源同我们民族历史文化的形成和文明时代的肇始紧密相关。红山玉龙对于研究我国远古的原始宗教,总结龙形发展的序列都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从这一点上来看,怎样估价红山玉龙的文化价值均不为过。
玉龙墨绿色,体卷曲,平面形状如一“C”字,龙体横截面为椭圆形,直径2.3~2.9厘米。龙首较短小,吻前伸,略上噘,嘴紧闭,鼻端截平,端面近椭圆形,以对称的两个圆洞作为鼻孔。龙眼突起呈棱形,前面圆而起棱,眼尾细长上翘。颈背有一长鬣,弯曲上卷,长厘米,占龙体三分之一以上。鬣扁薄,并磨出不显著的浅凹槽,边缘打磨锐利。龙身大部光素无纹,只在额及鄂底刻以细密的方格网状纹,网格突起作规整的小菱形。值得注意的是,玉龙形象带有浓重的幻想色彩,已经显示出成熟龙形的诸多因素。
玉龙以一整块玉料圆雕而成,细部还运用了浮雕、浅浮雕等手法,通体琢磨,较为光洁,这都表明了当时琢玉工艺的发展水平。
红山玉龙造型独特,工艺精湛,圆润流利,生气勃勃。玉龙身上负载的神秘意味,更为它平添一层美感。
年,被考古界誉为红山文化象征的“中华第一龙”——红山碧玉龙在赤峰市红山文化遗址出土,赤峰市也因此被誉为“中华玉龙之乡”。
红山碧玉龙的发现,不仅让中国人找到了龙的源头,也充分印证了中国玉文化的源远流长。在红山碧玉龙出土的前后,红山文化遗址还有大量的玉器出土,玉器群中有龙、鱼、龟、蝉的形象,有取自然现象融入艺术构思的璧、环、勾云纹佩饰等,意象兼备,精致脱俗。
自红山碧玉龙被考古界公认为“中华第一龙”后,以蚌壳精心摆塑的龙形图案在河南省濮阳县城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出土;山西省吉县狮子滩也发现了鱼尾龙形岩画;用石块堆塑而成的巨龙图案在辽宁省阜新查海遗址出土。此三地均将各自发现的龙形图案称为“中华第一龙”。顾名思义,所谓第一,自然就应该只有一个,突然冒出这么多“中华第一龙”来,争论自然在所难免。
不过,尽管近年来全国各地在考古中都发现了不少龙的图案,可是在今年5月下旬召开的中国玉文化玉学第四届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们认为,在辽河流域出土的红山碧玉龙堪称“中华第一龙”。
专家们指出,红山碧玉龙呈勾曲形,口闭吻长,鼻端前突,上翘起棱,端面截平,有并排两个鼻孔,颈上有长毛,尾部尖收而上卷,形体酷似甲骨文中的“龙”字。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第一工作队队长、副研究员刘国祥认为,红山碧玉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具龙形的龙。
中国龙
龙是中国神话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传说能隐能显,春风时登天,秋风时潜渊。又能兴云致雨,为众鳞虫之长,四灵(龙、凤、麒麟、龟)之首,后成为皇权象征,历代帝王都自命为龙,使用器物也以龙为装饰。《山海经》记载,夏后启、蓐收、句芒等都“乘雨龙”。另有书记“颛顼乘龙至四海”、“帝喾春夏乘龙”。前人分龙为四种:有鳞者称蛟龙;有翼者称为应龙;有角者称虬龙;无角者称螭龙。
对现代中国人来说,龙的形象更是一种符号、一种意绪、一种血肉相联的情感,“龙的子孙”、“龙的传人”这些称谓,常令人们激动、奋发、自豪。龙的文化除了在中华大地上传播承继外,还被远渡海外的华人带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国的华人居住区或中国城内,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饰物仍然是龙。因而,“龙的传人”、“龙的国度”也获得了世界的认同。龙是中国人的独特文化创造、观念创造、符号创造。 “龙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国五千年伟大历史的象征,是崛起的伟大中国人们勤劳、勇敢、不屈不挠、大胆创造、诚信和谐的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
龙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列第五。龙与凤凰、麒麟、龟一起并称“四瑞兽”。(也有许多典籍和史书著作中提到“四瑞兽”分别为:猰貐、居、貔、狻猊)青龙与白虎、朱雀、玄武是中国天文的四象。
指的是河南濮阳一座五千年前原始社会的墓葬中发掘出来的那条龙。 这条龙的特点是用贝壳砌成,造型粗犷,样子像蜥蜴 。
3.中华民族把龙作为自己的图腾有着深远的历史背景 ,因此我们祖先把许多动物的特点集中在一起。 从龙的艺术形象中我体会到了 我们祖先的丰富的想像力和非凡的创造精神,体会到我们祖先的理想和希望,体会到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某工业废水处理工程中,设有粗格栅、细格栅、调节池、
① 确定栅前水深
根据最优水力断面公式 计算得:
(1-1)
所以栅前槽宽约0.m。栅前水深h≈0.m
说明:由于水量小的缘故,计算数据偏小,这里为了设计的需要、施工的方便以及设备选型的准确,取栅槽宽度0.m,栅前水深0.m。
② 格栅计算
(1-2)
n—格栅间隙数
代入数据得: =(条)
栅槽有效宽度(B), 设计采用ø圆钢为栅条,即S=0.m。
=0.m
取格栅宽度B=0.8m
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h1
(1-3)
(1-4)
h0—计算水头损失;
g—重力加速度,取9.m/s2;
K—系数,格栅受污物堵塞后,水头损失增大的倍数,一般K=3.0;
ξ—阻力系数,其数值与格栅栅条的断面几何形状有关, ,当为矩形断面时, =2.。
= =0.m
所以:栅后槽总高度H
=0.3+0.+0.3=0.m
——栅前渠超高,取0.3m
栅槽总长度L
=0.m (1-5)
(1-6)
=0.3+0.3=0.6m
2.m
L1—进水渠长,m; L2—栅槽与出水渠连接处渐窄部分长度,m;
B1—进水渠宽,; α1—进水渐宽部分的展开角,一般取°。
(3) 栅渣量计算
对于栅条间距b=4mm的细格栅,对于属于精细化工范畴的化学制药厂废水,每单位体积污水拦截污物为W1=0. m3/m3,每日栅渣量为:
=0. m3/d (1-7)
拦截污物量小于0.3m3/d,应采用人工清渣。
3.3.2 调节池
(1) 设计说明
根据生产废水排放规律,以及后续处理构筑物对水质水量稳定性的要求,设调节池3座,分别是:高浓度调节池、储液池和低浓度调节池。
(2)设计计算
① 高浓度调节池的设计和计算
高浓度调节池主要调节各主要生产工段的生产废水,对其进行水质水量的调节,采用底下式,加盖(为了防止挥发性物质挥发,污染环境)。
设调节池水力停留时间为T=3d,则调节池的有效容积为:
= m3 (2-1)
——为高浓度有机废水水量
取平面尺寸为( )m2,设一座
则有效水深 =3.m (2-2)
取超高0.3m
所以H=h+0.3=3.9m
说明:采用地下式,不设污泥斗,设搅拌器一套。因为高浓度有机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其中包括难降解的、大分子的和有毒的,如果设有污泥斗,在它的污泥中,BOD和COD负荷都会很高,而且难以处理。
设备:WL--5.5型污水泵两台,一备一用。性能:流量m3/h,扬程m,出口直径mm,效率%,电动机功率5.5kw。
② 储液池的设计及计算
储液池的作用是储存经过高浓度调节池的有机废水。
设水力停留时间为1.5d
有效容积为: =.5m3
取平面尺寸为( )m2
有效水深为: =3.m
取超高0.3m
所以H=h+0.3=3.9m
说明:采用地下式,不设污泥斗,设搅拌器一套。
③ 低浓度调节池(总调节池)的设计及计算
低浓度有机废水包括生产工艺中的冲洗废水、污冷凝水、生活污水等。
在储液池经过化学氧化的高浓度有机废水也进入总调节池。
设水力停留时间为1.6d
有效容积为: =m3
取平面尺寸为( )m2
则有效水深为: =3.m
取超高0.3m,所以H=h+0.3=3.9m。
说明:不设污泥斗,设搅拌器一套。
3.3.3 UASB反应器
(1) 设计说明
UASB反应器由反应区、进水管道和位于上部的三相分离器组成。反应器下部由具有良好的沉淀和絮凝性能的高质量分数厌氧污泥形成污泥床,污水从进水口自下而上通过污泥床,与厌氧污泥充分接触反应。厌氧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沼气形成微小气泡不断释放、上升,逐渐形成较大气泡。反应器中,上部污泥在沼气的扰动下形成污泥质量分数较低的悬浮层,顶部的分离器进行污泥、沼气和废水的三相分离。处理后的水从沉淀区上部溢流排出,气室的沼气可用管道导出,沉淀在泥斗壁上的污泥在重力作用下沿泥斗壁斜面下滑回到反应区,使得反应区有足够的污泥浓度。
本设计中UASB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截面取正方形。
本工程所处理工业废水属高浓度有机废水,生物降解性好,UASB反器作为处理工艺的主体,拟按下列参数设计。
设计流量 m³/d =m³/h
进水浓度 CODcr=mg/L COD去除率为.5%
容积负荷 Nv=6.5kgCOD/(m³•d)
产气率 r=0.4m³/kgCOD
污泥产率 X=0.kg/kgCOD
(2) UASB反应器工艺构造设计计算
① UASB总容积计算
UASB总容积:
V = QSr/Nv = ×5×.5%/6.5 = .7 m³ (3-1)
选用两座反应器,则每座反应器的容积 Viˊ= V/2 = m³
设UASB的体积有效系数为%,则每座反应器的实需容积
Vi = /%= m³
若选用截面为8m×8m 的反应器两座,则水力负荷约为
0.3m³/(m²•h)<1.0m³/(m²•h) 符合要求
求得反应器高为8m,其中有效高度7.5m,保护高0.5m.
② 三相分离器的设计
UASB的重要构造是指反应器内三相分离器的构造,三相分离器的设计直接影响气、液、固三相在反应器内的分离效果和反应器的处理效果。对污泥床的正常运行和获得良好的出水水质起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已有的研究和工程经验,三相分离器应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a.液进入沉淀区之前,必须将其中的气泡予以脱出,防止气泡进入沉淀区影响
沉淀效果。
b. 沉淀区的表面水力负荷应在0.7m³/(m²•h)以下,进入沉淀区前,通过沉淀槽底缝隙的流速不大于2.0m/h。
c. 沉淀斜板倾角不小于°,使沉泥不在斜板积累,尽快回落入反应区内。
d.出水堰前设置挡板以防止上浮污泥流失,某些情况下应设置浮渣清除装置。
三相分离器设计需确定三相分离器数量,大小斜板尺寸、倾角和相互关系。
三相分离器由上下两组重叠的高度不同的三角形集气罩组成。本设计采用上集气罩为大集气罩,下集气罩为小集气罩。大集气罩由钢板制成,起集气作用,小集气罩为实心钢筋混凝土结构,实起支撑作用。
取上下三角形集气罩斜面的水平倾角为θ=°,h2=0.5m
根据图b所示几何关系可得:
b1=h2/tgθ=0.5/tg°=0.m (3-2)
b2=b-2 b1=2.-2×0.=1.m (3-3)
下三角形集气罩之间污泥回流缝中混合液上升流速v1可用下式计算:
v1 = Q/S1 (3-4)
S1 = b2×l×n = 1.×8×3 = . m² (3-5)
= /. = 0.m/h < 2m/h
取CD为0.3m,上三角形集气罩与下三角形集气罩斜面之间回流缝流速v2可用下式计算:
v2 = Q/S2
S2 = CD×l×2n = 0.3×8×2×3 = .4 m²
= /.4 = 1.m/h < 2m/h
满足v1 < v2 < 2.0m/h 的要求
取CE=0.3m,则上三角形集气罩的位置即可确定,且
BC = CE/sin°= 0.3/sin°= 0.m
AB = ( b1-CD)/cos°= 0.m
h3 \ = [Abcos°+(b2-0.5)/2]tg°
=[0.cos°+(1.-0.5)/2] •tg°= 1.m
取水深h1 = 0.8m.
集气罩及各部分的尺寸标注见下图:
气分离效果的校核:
设沼气气泡的直径d=0.cm, ℃时,净水的运动粘滞系数υ=0.cm2/s,取废水密度ρ1=1.g/cm³,沼气密度ρ=1.2×-3g/cm³,碰撞系数β=0.,动力粘滞系数
µ=υ•ρ=0.×1.=0.g/(cm•s)
由于废水的µ一般大于净水,可取废水的µ=0.g/(cm•s)
则气泡的上升速度vb= βg•(ρ1-ρ) •d²/µ (3-6)
= 0.××(1.-1.2×-3) ×0.²/(×0.)
= 0.cm/s =6.m/h
va= Q/S3=/(0.3×8×6)=1.m/h
根据以上的计算结果有
BC/AB=0 ./0.=2
vb/va =6./1.=3.
满足 vb/va > BC/AB 的要求,则直径大于0.的气泡均可进入气室.
③ 布水系统的设计
两池共用一根DN的进水干管, 采用穿孔管配水。每座反应器设4根DN长6.7m的穿孔管,每两根管之间的中心距为2m,配水孔径采用 7φmm,孔距为2m,即每根管上设4个配水孔,每个孔的服务面积2m×2m=4m2,孔口向下,穿孔管距反应器底0.m.
每座反应器共有个配水孔,若采用连续进水,则每个孔的孔口流
2.m/s > 2m/s ,符合要求.
估算布水系统的水头损失为0.7m,UASB的水头损失为0.8m,则废水在UASB反应器中的总水头损失为1.5m.
管道布置见图:
水面低0.6m.
④出水渠的设计计算
每座UASB反应器设四条出水渠,出水渠保持水平,四条出水渠的出水汇入集水渠,再经出水管排出.
a.出水渠: 采用锯齿形出水渠,钢结构.渠宽取0.2m,渠深取0.3m.
b.三角堰设计计算
每座UASB反应器处理水量7L/s,溢流负荷为1~2L/(m•s)
设计溢流负荷取f=2L/(m•s),则堰上水面总长
L= q/f= 7/2= 3.5m (3-7)
设计°三角堰,堰高 H=mm,堰口宽 B=mm,堰上水头 h=mm,则堰口水面宽 b=mm,三角堰数量 n=L/b=3.5/0.=个.
设计堰板长为8-0.3=7.7m,共6块,每块堰个mm堰口,个mm间隙.
堰上水头校核:
则每个堰出流率 q=0./=1×-4m³/s
按°三角堰计算公式 q=1.h5/2 (3-8)
则堰上水头为 h=(q/1.)0.4=(1×-4/1.) 0.4=0.m
c. 集水渠: 集水渠宽取0.3m, 集水渠底比反应器内
d. 出水管: 取DN的铸铁管,出水管在集水渠中心底部.出水管中的水再汇入位于走道下的DN的排水总管.
e.浮渣挡板:为防止浮渣进入曝气池,在出水渠外侧0.3m处设浮渣挡板.挡板深入水面下0.2m,水面上0.m.
⑤ 排泥管的设计计算
a.排泥量的设计计算
每座UASB的设计流量Q=m³/d,进水COD浓度为mg/L,COD去除率为.5%,产泥系数为R=0.kg干泥/kgCOD,则产泥量
Q=×÷×0.×0.=kg干泥/d
设UASB排泥含水率为%,湿污泥密度为kg/m³,则每日产生的湿污泥量 Q=/(×2%)=.7m³/d
则两座UASB的总产泥量
Q0=2×.7=.4m³/d
⑥ 沼气管道系统设计计算
a.产气量计算
每座UASB设计流量 Q=m ³/h
进水CODcr S0=mg/L=5kg/m³
COD去除率 E=.5%
产气率 r=0.4 m³/kgCOD
则产气量 Gi=Q•S0•Er (3-9)
=×5×0.×0.4=. m ³/h
两座UASB产气量共为 G=.5 m ³/h
b.沼气管道的设计
出气管: 根据三相分离器的特点,每一个集气罩分别引一根出气管,管径为DN.
水封罐: 本设计选用D=mm的水封罐.
水封高度 H=H1-HM
H1—大集气罩内的压力水头,取为1mH2O
HM—沼气柜的压力水头,取为0.4mH2O
则H=H1-HM=1-0.4=0.6mH2O
取水封罐高度Hˊ=1.0m ,其中超高为0.4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