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生物接触氧化法工艺流程
3.生物接触氧化法设计参数
4.氧化池为什么要在好氧池前面?
5.生物接触氧化法需要人工曝气吗
颗粒填料生物接触氧化法的使用条件和参数
1. 颗粒填料生物接触氧化法适用于处理有机物含量较高的微污染水源水,特别是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
2. 进水浊度应控制在度以下,以保证处理效果。
3. 原水水温长期低于5度时,生物接触氧化构筑物应设于室内,以维持适宜的生物生长环境。
4. 填料的选择包括页岩陶粒、砂子、褐煤、大同沸石、炉渣、麦饭石、焦炭等,其中陶粒、砂子、大同沸石、麦饭石的效果较为显著。
5. 滤速一般设定在4-6米每小时,以优化处理效率。
6. 氧化池的面积、滤池格数和单格面积的确定可参考普通快滤池的设计。
7. 氧化池冲洗前的水头损失应控制在1-1.5米范围内,过滤周期建议为7-天。适当的冲洗周期有助于维持处理效果和降低运行成本。
8. 氧化池的总高度包括填料层、上水深和保护高度,通常在4-5米之间。
9. 反冲洗强度依据填料重量确定,通常在-升每秒每平方米;反冲洗气量根据填料种类而定,一般在-升每秒每平方米。反冲洗时间应遵循快滤池的标准,填料膨胀率保持在%-%。
. 曝气量应根据原水中的可生物降解有机物和氨氮含量以及进水溶解氧含量来确定。气水比通常为0.5-1.5,以1为常见值。曝气系统设计应参照典型的鼓风曝气系统,确保干、支管空气流速在-米每秒,竖管和小支管的流速控制在4-5米每秒。
. 反冲洗布气系统和正常运行的曝气系统管道应分开设置,以避免交叉干扰。
. 承托层和接触配水、配气系统部分应使用卵石,其粒径应大于配水、配气管孔径的四倍,接触填料部分的粒径和密度应与填料相匹配,以确保良好的渗透性。
. 填料层的高度一般设置在-毫米,填料粒径在2-5毫米之间。
. 大阻力配水、配气系统的设计可参照快滤池的设计规范。
. 冲洗排水槽的形式和特点应与普通快滤池的设计相似,以确保有效的排水和冲洗效果。
生物接触氧化法工艺流程
生物接触氧化法(Biological Contact Oxidation,BCO)是一种常用的废水处理工艺,下面是该工艺的基本流程:
1. 初沉池:进入废水首先通过初沉池,目的是去除较大颗粒物质和悬浮物。
2. 厌氧池:初沉后的废水会进入厌氧池,这里主要进行有机物质的分解。在无氧条件下,细菌将有机物质转化为可溶性有机酸和挥发性有机物。
3. 填料池(接触氧化池):厌氧池出流的废水经过进一步净化后进入填料池。填料池内填充了大量的生物膜载体,如活性炭、陶粒等。通过这些填料提供的大表面积,微生物可以附着并形成生物膜。
4. 曝气装置:填料池内设置曝气装置,通过给予适当的空气供给来提供足够的溶解氧。溶解氧与生物膜上附着的微生物共同作用,使其能够以好氧方式进行降解有机物质。
5. 沉淀池:填料池出流的废水进入沉淀池,这里主要是对悬浮物质进行沉淀。在沉淀池中,废水停留一段时间,使悬浮物质沉降到底部。
6. 出水处理:经过沉淀后的清水从池顶部或侧面流出,再经过进一步的处理(如消毒、调节pH值等),最终得到符合排放标准的出水。
需要注意的是,生物接触氧化法工艺流程会根据具体的废水性质和处理要求而有所差异,上述流程只是一个基本的参考。实际应用中可能还会结合其他工艺单元以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
生物接触氧化法设计参数
生物接触氧化法的设计参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生物接触氧化池应至少设置两个或分隔为多个格,确保它们能同时工作。每个池子的设置需要充分考虑效率和空间利用率。 填料的选择和配置极为重要。填料的体积计算基于填料容积负荷和每日平均污水量,推荐的容积负荷通常在至克BODs每立方米每天,但这需要通过实验来确定。对于生活污水为主的系统,这个数值可作为参考。 氧化池的有效接触时间一般设定在1.5至3.0小时,确保污水与生物活性物质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氧化反应。 填料层的高度一般维持在3米,若采用蜂窝型填料,建议分层装填,每层1米,孔径不小于毫米,以保证水流畅通。 进水BOD5浓度应控制在至毫克每升,确保处理过程的稳定和效率。 在氧化池内,保持溶解氧含量在2.5至3.5毫克每升,气水比约为至:1,这对于氧气的传递和微生物的活动至关重要。 为了保证水流和氧气的均匀分布,每个氧化池的面积应控制在平方米以下。 在填料选择上,立体弹性填料因其独特的孔隙可变性和长寿命的材质而被推荐,其特性包括大表面积、快速挂膜和经济成本低。例如,这种填料的比表面积达到平方米每立方米,长度在1到2.5米,直径毫米。 水深方面,接触氧化池的水深不宜超过3米,以确保曝气过程的顺利进行。立体弹性填料设计的容积负荷可达2千克每立方米每天(对于一般污水),气水比通常取:1,运行时需要保持溶解氧含量高于2毫克每升。 在进水处理时,BOD5浓度应低于毫克每升,以避免对好氧接触氧化过程产生过大负担。 最后,气水比的计算基于大气含氧量、密度和曝气效率等因素,确保氧气供应充足而不过于冲击填料膜的形成。扩展资料
生物接触氧化法(biological contact oxidation process)是从生物膜法派生出来的一种废水生物处理法,即在生物接触氧化池内装填一定数量的填料,利用栖附在填料上的生物膜和充分供应的氧气,通过生物氧化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达到净化目的。氧化池为什么要在好氧池前面?
反消化细菌是在厌氧及缺氧条件下进行繁殖 消化 ,硝化细菌则是在好养条件下进行繁殖消化
也就是说原水中的氨氮 主要通过好氧池进行转化 转化成硝态氮 仅仅进行消化作用并不能去除氨氮,只有在缺氧及厌氧条件下进行反硝化才能将水中的氮去除 所以氧化池的污水要回流 回流液主要是为反硝化细菌补充硝态氮 也就成为硝化液
回流的原因 1.好氧池出水硝态氮含量比较高 不会留氮含量很难达标2.原水进水中硝态氮含量较少 要想进行反硝化作用必须提供硝态氮
氧化池后置的原因:1.氧化池后置 使得厌氧池及缺氧池的溶解氧等容易控制2.厌氧池在前 好氧池在后 厌氧池可以通过厌氧细菌的酸化水解反应 为好氧池减轻处理负荷 3.聚磷菌主要在好氧条件下进行聚磷作用 在缺氧条件下进行放磷 要想是出水磷达标也必须将好氧池后置
生物接触氧化法需要人工曝气吗
是的,生物接触氧化法需要人工曝气。
一般来说接触氧化池内污泥浓度常控制在2~3g/l之间。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生物膜法的一种形式。它是在生物滤池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生物膜固定和污水流动来说,相似于生物滤池法。从污水充满曝气池和采用人工曝气看,它又相似于活性污泥法。所以,生物接触氧化法兼有生物滤池法和活性污泥法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