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北京俊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官网!
全国咨询热线:13552373845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百科资讯

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实施方案编制技术指南_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

时间:2025-01-24 12:03:39 作者: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实施方案编制技术指南_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 点击:

2.年粮食总产量
3.湖南省水利工程管理局主要职责
4.淠史杭历史沿革

       全球农业用水量庞大,中国农业年用水量超过亿立方米,占全国用水总量的%以上。近年来,中国在大中型灌区配套续建与节水改造上取得显著进展,但与农业水利用率高达%的以色列相比,我国农业用水效率仍有提升空间。以色列农业用水效率高的原因在于其成熟的滴灌技术与发达的数字灌溉系统。

       随着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基于节水灌溉的高效灌溉技术步入数字化时代。积木易搭针对农业领域,推出数字灌区解决方案,综合运用数字孪生、三维建模、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提供数据支撑与决策支持工具,全面升级灌区管理水平。

       数字灌区解决方案包括全方位展示管理、建设思路与案例展示三个部分。全方位展示管理通过三维可视化模型,1:1还原灌区场景,实时记录预警信息,结合感知数据深度赋能农业生产活动,实现全面覆盖、多维度互联和高度智能化的精细化管理体系。建设思路围绕数字孪生的三个核心理念,通过三维模型、三维动画、数据图表、实时视频等要素,实现从实体到虚拟再回归实体的循环过程。案例展示以小开河灌溉实验站与位山实验站灌溉管理平台为例,通过具备交互功能的动态化数字孪生灌区三维场景,实现灌区的全方位管理。

       在数字灌区解决方案中,物联网感知体系覆盖天、空、地立,结合智能终端与互联网,实施自动控制系统,实现自动优化处理、集中控制与无人值守。数字灌区平台整合三维模型、三维动画、数据图表、实时视频等功能,强化预报、预警、数据展示及分析功能,支撑灌区工业、农业和生态水源资源管理,提高数字化水平。

       积木易搭通过结合3D数字化能力,重构灌区内外部环境,实时展示各类数据,如天气、土壤、水文、泵站闸门状态等,提供全面实时的概览与操作视图,便于管理者了解灌区环境及动向。通过预警与通知功能,及时显示未处理的预警信息,确保潜在问题的快速响应。

       设备与资产管理功能直观展示设备数量与状态,设备运行状态一目了然,支持文件上传与导出,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视频与视觉监控结合摄像头,实时观测所选地块,直观了解作物生长情况。数字灌区解决方案助力灌区高质量发展,推动现代化灌区建设,实现农田水利现代化。

年粮食总产量

       年,我国粮食生产经历了极端天气的考验,最终取得了丰收的佳绩。全国粮食总产量超过1.3万亿斤,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的水平。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

       首先,中央财政直接支持粮食生产的资金比上年增加.4亿元,资金量达到了亿元。这些资金主要用于落实对农民的补贴政策,包括耕地地力保护、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等,旨在降低农民的生产成本,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其次,中央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水利灌溉方面。这有助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例如,今年中央财政安排农田建设补助资金多亿元,并推动健全高标准农田建设管护机制。此外,还安排了多亿元资金用于支持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

       第三,中央财政还加大了对农业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例如,实施重点作物绿色高质高效行动,选择一批重点县建设一批绿色高质高效粮食生产基地,推广稻麦综合种养稳产提质模式、玉米大垄密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等。同时,启动实施水美乡村建设试点,改善农村水环境。

       第四,中央财政积极支持扩大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的实施范围。这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风险保障能力,减轻农民因灾害带来的损失。

       第五,中央财政加大了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油菜轮作和揭榜挂帅等重大农业技术模式推广的支持力度。这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综上所述,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的稳定和增长,得益于中央财政的大力支持和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在未来,我们还需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支持,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湖南省水利工程管理局主要职责

       湖南省水利工程管理局负责组织贯彻执行农村水利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及有关规程和技术标准,研究提出全省农村水利发展战略、目标和措施。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方面,指导全省的建设工作,编制相关规划和实施方案,提出年度建设计划初步意见,并监督实施。在供水工作上,指导全省乡镇和灌区供水,制定全省农村供排水工程建设规划,提出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年度建设计划初步意见,组织审查批复年度实施方案并监督实施;同时指导全省村镇供水工程的经营管理。节水灌溉和灌溉试验工作由管理局指导,制定全省大中型灌区工程建设规划、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规划,组织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年度实施方案和中型灌区工程初步设计的审查和批复,提出年度建设计划初步意见,并监督实施。对于山丘区灌排工作,管理局负责编制全省山丘区灌排泵站工程建设发展规划和更新改造规划,承担大中型灌溉泵站更新改造安全论证、初步设计的审查和批复,提出年度建设计划初步意见,并监督实施。在农业综合开发、标准农田建设、基本农田建设等涉水项目建设业务上,管理局负责审批占用农业灌溉水源事项。基层水利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也是管理局的重要职责,负责灌区管理体制改革和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参与水价改革工作。此外,管理局还承担省水利建设指挥部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并负责管理省灌溉试验中心站。对于厅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管理局也积极负责办理。

淠史杭历史沿革

       淠史杭灌区以艰苦卓绝的创业历史享誉中外。位于江淮分水岭两侧的特殊地形和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的气象条件,使历史上皖西皖中地区水灾频发。古代先哲们虽然创造了中国最古老的蓄水灌溉工程芍陂(今安丰塘)等工程,但并未改变江淮分水岭地区水灾频发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的领导下,安徽人民积极响应“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陆续兴建了佛子岭、梅山、磨子潭、响洪甸、龙河口五大水库,以此为主水源,建成了灌溉万亩的特大型淠史杭灌区。从年开始兴建至年基本建成通水的年里,在经济极端困难、物资十分匮乏、技术设备落后的条件下,安徽人民用十字镐、独轮车等简单工具,肩挑手抬,以最高日上工人数达万人、累计4亿工日的“人民战争”和建设时期每亩不足元的国家投资,开挖了6亿立方米的土方量,建起了纵横皖西、横贯皖中的庞大灌溉系统,创造了新中国水利建设史上的奇迹。

       淠史杭灌区以宏伟的灌排体系著称于世。灌区以五大水库、三大渠首、2.5万公里七级固定渠道、6万多座各类渠系建筑物,以及多座中小型水库、多万座塘堰组成的蓄、引、提相结合的“长藤结瓜式”的灌溉系统,纵横交错在岗峦起伏的江淮大地上,沟通淠河、史河、杭埠河三大水系,横跨江淮两大流域,实现了雨洪资源的科学利用和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使昔日赤地千里的贫脊之地变成了今天的鱼米之乡,被誉为新中国治水历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淠史杭灌区以强大的服务功能支持安徽奋力崛起。淠史杭灌区控制面积1.4万平方公里,其中安徽省面积1.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1/;耕地面积万亩,占全省1/6;有效灌溉面积万亩,占全省1/4;粮食产量占全省1/4;水稻产量占全省1/3,奠定了安徽粮食主产省的重要地位,促进了全省的粮食安全。灌区优质的水源是万人的生命之源,是全省1/3国民经济发展的用水保障,是维持灌区良好生态的源头活水,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淠史杭灌区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抒写着灌区建设管理的新篇章。年,淠史杭灌区在全国灌区较早地实施了基本水费+计量水费的水费计收办法;年,淠史杭灌区在全国大型灌区中第一个引进世界银行贷款进行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上世纪年代以来,淠史杭灌区按照中央新时期治水方针和水利部党组的治水思路,紧紧围绕灌区体制、机制创新与灌区工程改造两项任务,改善工程老损面貌,改革体制机制,加快灌区管理工作与市场经济的接轨。工程自年开始发挥效益,累计引水亿m3,累计灌溉3.6亿亩,增产粮食亿公斤;城市供水亿m3。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淠史杭灌区以服务灌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力争建设一个功能完备、效益显著、管理先进的现代化大灌区。淠史杭灌区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抒写着灌区建设管理的新篇章,以强大的服务功能支持安徽奋力崛起,以宏伟的灌排体系著称于世,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服务灌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力争建设一个现代化大灌区。

扩展资料

       淠史杭灌区位于安徽省中西部和河南省东南部,地处大别山余脉的丘陵地带,横跨江淮两大流域,是淠河、史河、杭埠河三个毗邻灌区的总称,是以防洪、灌溉为主,兼有水力发电、城市供水、航运和水产养殖等综合功能的特大型水利工程,受益范围涉及安徽、河南2省4市个县区,设计灌溉面积万亩,实灌面积万亩,区域人口万人,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全国最大灌区,是全国三个特大型灌区之一,也是世界七大人工灌区之一。


施工案例

在线
客服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9:00-24:00

选择下列服务马上在线沟通:

客服
热线

13552373845
7*24小时客服服务热线

关注
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