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今天的大运河与以前的有何区别
3.京密引水渠的二期工程
挖掘机挖沟渠的方法有哪些?
沟渠清淤、沟渠开挖施工顺序:施工准备、测量放样、沟渠排水、机械结合人工开挖、人工修整边坡、完工验收。\x0d\沟渠清淤施工方法:\x0d\在排水骨干沟渠淤泥外边一侧挖一条纵向排水沟使水归槽,用土方堆在槽边形成土埂,使少量的河水通过水槽排水。在疏掏时分别自上而下或自下向上依次清理。本次排水骨干沟渠掏地段地,白天、夜晚车辆均可通行,因此根据淤泥量和施工工期合理安排疏掏施工,该塘道沿线没有大的交通道路,且一些路段道路状况较差,不便于运土车辆通行,疏掏效率不高,因此,需考虑增加运输车辆和考虑夜间施工。疏掏河道时,先由人工将河道淤泥挖运上岸,再用挖掘机、装载机和汽车配合清运疏掏土方。在清运淤泥时,就立即派人将道路上撒落的土方清扫干净,给周边居民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此段落的排水骨干沟渠淤泥只能采取人工挖淤泥,再用人工转运到绿化带斜坡顶上,最后由运输机械外运出去,根据测量,\x0d\此部分工程量占总工程量的%,其他渠段我们考虑使用挖掘机械直接开下沟渠内进行淤泥疏掏,但摸底河全段都没有下河马道,考虑在摸底河适当位置采用硅块铺设临时下河马道,根据现场情况,下河马道需要设3处,在河床淤泥清运完毕后,由人工拆除除下河马道。\x0d\沟渠开挖施工方法:\x0d\\x0d\沟渠采用人工开挖和挖掘机沟端开挖的方法进行施工,施工时应严格按照标高、轴线控制桩进行检查,其标高、沟渠几何尺寸、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接近沟渠底标高时采用人工配合进行修整,以免超挖。沟渠开挖前应采用控制水平板复核管沟的中心线,边线及坡度,确认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开挖,开挖时还要对标准桩和水平板注意保护和复测。开挖时严格按照控制桩进行检查,确保标高、坡度符合设计要求。沟渠开挖到沟底时,在沟底补设临时桩控制标高,防止因多挖而破坏自然土层,一般可在挖至接近标高时留出mm深土层暂时不挖,留至沟渠底砼土施工时清底找平。开挖时,堆土和机械离沟槽边缘的距离应保持1m,以保证边坡稳定。
今天的大运河与以前的有何区别
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达杭州,流经北京、河北、天建、山东、江苏、浙江六个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公里。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为发展南北交通,沟通南北之间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京杭大运河作为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历史上曾起过“半天下之财赋,悉由此路而进”的巨大作用。运河的通航,促进了沿岸城市的迅速发展。
京杭大运河从公元前年始凿,至公元年全线通航,前后共持续了年。在漫长的岁月里,主要经历三次较大的兴修过程。
第一次是在公元前五世纪的春秋末期。当时统治长江下游一带的吴王夫差,为了北上伐齐,争夺中原霸主地位,调集民夫开挖自今扬州向东北,经射阳湖到淮安入淮河的运河(即今里运河),因途经邗城,故得名“邗沟”,全长公里,把长江水引入淮河,成为大运河最早修建的一段。
第二次是在公元七世纪初隋朝统一全国后,建都洛阳,为了控制江南广大地区,使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丰富物资运往洛阳,隋炀帝于公元年下令开凿从洛阳经山东临清至河北涿郡(今北京西南)长约公里的“永济渠”;又于公元年下令开凿洛阳到江苏清江(淮阴)约公里长的“通洛渠”;再于公元年开凿江苏镇江至浙江杭州(当时的对外贸易港)长约公里的“江南运河”;同时对邗沟进行了改造。这样,洛阳与杭州之间全长多公里的河道,可以直通船舶。
第三次是在十三世纪末元朝定都北京后。为了使南北相连,不再绕道洛阳,元朝花了年时间,先后开挖了“洛州河”和“会通河”,把天津至江苏清江之间的天然河道和湖泊连接起来,清江以南接邗沟和江南运河,直达杭州。而北京与天津之间,原有运河已废,又新修“通惠河”。这样,新的京杭大运河比绕道洛阳的大运河缩短了九百多公里。
京杭大运河是由人工河道和部分河流、湖泊共同组成的,全程可分为七段:
(1)通惠河:北京市区至通县,连接温榆河、昆明湖、白河,并加以疏通而成;
(2)北运河:通县至天津市,通县至天津市,利用潮白河的下游挖成;
(3)南运河:天津至临清,利用卫河的下游挖成;
(4)鲁运河:临清至台儿庄,利用汶水、泗水的水源,沿途经东平湖、南阳湖、昭阳湖、微山湖等天然湖泊;
(5)中运河:台儿庄至清江;
(6)里运河:清江至扬州,入长江;
(7)江南运河:镇江至杭州。
目前大运河济宁以北河段,因水源不足,未能发挥航运效益。济宁以南至杭州河段,已建成座通航梯级,其中大型船闸座。运河及其沿岸河流、湖泊已节节设闸控制,洪水期调泄,枯水期补给,江水北调工程已初具规模。徐州以南河段,船闸年通过船舶吨位已达余万吨,年货运量达万吨。为适应货运任务的迅速增长,分流煤炭南运,济宁至杭州段的运河扩建续建工程业已开始,将进一步浚深扩宽航道,加建复线船闸,沟通运河至钱塘江的航道,扩大港口吞吐能力,使运河单向通过能力达到~万吨,承担起年运量1亿吨的总货运任务。
京密引水渠的二期工程
京密引水渠一期工程暂停施工后,市政设计院开始对未完工的工程进行深入的研究调查,其研究重点放在了西崔村以下得东、西两个支流上。在调研期间,市政设计院曾委托北京水文地质大队对原方案中的渠道路线周围进行地质勘测。经过勘测后,水文地质大队提交了《地质勘察报告》及《初设阶段地质报告和附图》。时任北京市市委第二书记的刘仁、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万里和冯基平均研究了这些报告。年夏,市政府召开了研讨会,研究应选择东支线还是西支线。研讨会结束后,政府决定选择西线,其理由为虽然西线比东线长9公里,技术上也不如东线容易开凿,但西线能经过当时还属农村的昌平和海淀,有利于农业灌溉;西线可将水引进昆明湖,也有利于北京西部郊区的农业发展。年,华北大旱,北京当年年降水量仅有毫米,当时主要的供水源官厅水库蓄水量大减。到年9月,官厅水库仅有2.亿立方米的水资源,而自三年困难时期结束以来,北京市工业、农业有了一定的发展,用水量急剧增加,供需矛盾开始显现出来。为此,北京市市委报告中国国务院,请求批准实施京密引水渠二期工程。北京市市委向国务院提交了《京密引水二期工程计划任务书》及《京密引水二期工程初步设计》,其预算资金为万元人民币。国务院接到报告后,时任总理的周恩来批准了北京市市委的请求,但要求要保证质量、按期完工、预算不许超过万元。 在京密引水渠二期工程及改善工程中,曾利用混凝土板、石板、粘土、塑料薄膜等材料对砾石及砂性土壤渠道进行衬砌防渗工作,工程总长约公里。在京密引水渠投入运作后,这个衬砌防渗工程对减少水资源渗透损失上发挥了一定作用,但这也造成了此地段土质渗水性不强,土质内水分不易排出,故当冬季来临时,土壤中的水分会冻住,造成渠道两岸的混凝土板出现塌陷、崩裂、下滑等现象。根据年至年的调查,做了衬砌防渗工作的河段均出现严重冻涨现象,大部分铺设在两岸的混凝土板均因土地冻住,而遭受伤害。
年月至年3月,京密引水渠进行冬季输水后,昆玉段的衬砌段就因土壤冻住隆起而发生“冰冻害”,致使%左右的渠道都受到破坏。年5月日至年6月日,工程组吸取了山东引黄济青工程的经验,采用聚苯乙烯作为防渗材料,才解决了冻伤害的问题。 自京密引水渠完工至年以来的几十年间,人们对京密引水渠始终没有进行过大面积的维修,这导致其年老失修,渠道冲刷严重,渠坡也很不稳定,在渠底又沉淀了大量淤泥,还生长了很多水草,极大的影响了输水能力。自年起,京密引水渠的输水能力从每秒立方米降低至每秒立方米。在年前后甚至一度被迫停止向北京城区输水。政府曾派遣武警官兵下渠除水草,还在渠中饲养专门吃水草的鱼类,并专门组织了打捞水草的船队,但依然无法阻止河渠的进一步老化,使之浪费了许多水资源。据统计,年至年,京密引水渠的自然蒸发量高达%,年的蒸发量更达到了.7%,使密云水库的水资源在运送到北京城区的途中不能很好的保存。年,政府决定对京密引水渠进行大范围的维修,维修包括了清理渠道淤泥和引水渠渠底的硬化工作。据统计,由于此次维修,京密引水渠每年可少浪费一亿立方米淡水,也使得运往北京城区的淡水均至少达到了中国二级水质标准